第484章 又见造反(2 / 2)

幸好遇见神 班门弄茶 1330 字 13小时前

这引起萧宝卷十分不满。

裴叔业得知皇帝打算对自己动手,于是率全部人马连同寿阳城,向魏国投降。

寿阳城是南齐重要军事据点,魏国非常重视,先命就近的奚康生、杨大眼两员大将接管寿阳城,然后派骠骑大将军、彭城王元勰和车骑将军王肃,率10万大军前来接收豫州。

萧宝卷调萧懿任豫州刺史,领三万陆军,崔慧景领四万水军,讨伐裴叔业、争夺寿阳。

崔慧景早有反意。此时兵符在手,他动员族人崔恭祖以及旧时同僚,起兵诛讨昏君、声称另立新皇萧宝玄。

叛军一路抵达京口,与萧宝玄合兵,攻打建康城。

萧宝卷调令萧懿放弃攻打寿阳,先救建康。

萧懿大军抵达建康城,崔恭祖脱离叛军,向萧懿投降。

二人合攻崔慧景、萧宝玄。

崔慧景、萧宝玄被杀。

萧懿立下大功,被擢升尚书令。

其弟萧衍得知这事,立即修书一封,急送到兄长手上。

萧衍在信里建议兄长:要么趁手中大军控制了建康城,像霍光那样,死死拿捏住皇帝;要么立即回益州刺史任上。千万不要放弃军权,入朝为官。

萧懿没有接受弟弟建议。他销毁来信,兴致勃勃到尚书省赴任,打算辅助皇帝干一番大事。

茹法珍向萧宝卷进言:萧懿入朝掌握大权,其弟萧衍在外掌握重兵。二人今后一定是朝廷大患。

萧宝卷听从劝告,找个借口,给萧懿送去一杯毒酒,了结了后者性命。

萧衍在襄阳听说了兄长死讯,大怒之下,立即宣布起兵讨伐昏君,拥立荆州刺史萧宝融为帝。

上庸太守韦睿,第一时间率2000部曲投靠萧衍。

萧宝卷命令辅国将军兼巴蜀郡太守刘山阳、荆州行州府事(军政实际掌控者)萧颖胄,联合北上,讨伐雍州刺史萧衍。

经过多方考量、博弈,萧颖胄最后斩杀了刘山阳。

萧颖胄以荆州刺史、南康王萧宝融名义,任命萧衍为使持节、都督前锋诸军事,准备一起攻打建康。

公元501年正月,萧衍正式领军从襄阳出发,与荆州大军会合后,拿下了郢州(武昌附近)。

三月,13岁的南康王萧宝融在江陵称帝,任命萧颖胄为尚书令,萧衍为左仆射。

南齐于是有了两个皇帝。

萧衍与萧颖胄分工:萧颖胄率一部分军队就地抵御各路扑来的征虏军;萧衍集中精锐兵力,向下游江州方向进发,直指建康城。

江州刺史陈伯之经过权衡,最后投降。

萧衍大军士气更加高昂,所到之处,朝廷派来的军队尽皆溃败。

6月,萧衍大军与萧宝卷的最后10万征虏军,在建康南面秦淮河上朱雀桥一带决战。

萧宝卷亲自登上朱雀桥督战。

经过激烈战斗,萧衍军占上风,打得朝廷军一路退至台城(皇城)南门宣阳门。

皇帝萧宝卷退入台城,凭借坚固城墙堡垒,以剩下的7万兵力殊死抵抗。

关键时刻,茹法珍、梅虫儿等人在台城内清除意志不坚定者。

他们的行为招致领军老将们气愤。

王珍国等将领暗中派人与萧衍联系,请降。

萧衍大军在城内守将接应下,进入台城,展开近身搏杀。

最后,萧衍大军获胜。

参军张齐将萧宝卷诛杀。

萧衍造反取得成功。

消息传到江陵,朝廷军四散溃退。

但坐镇江陵的功臣萧颖胄却忽然病死了。

建康城内,对弑君套路非常熟练的皇宫里,有人以太后名义发布诏书,历数皇帝萧宝卷罪行,将其废为东昏侯。萧衍升任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封建安郡公。

总之,萧衍与当初东晋末年太尉刘裕一样,就等着走完那套大伙耳熟能详的流程,攀上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