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秦淮茹求王主任(1 / 2)

赵一鸣望着那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散发着浓郁香味的大锅,眼神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眷恋。

小鸡炖蘑菇,这样的硬菜,对于赵一鸣来说,每年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那也是一年中少有的几次见荤腥。

每到过年,家里便会杀掉一只鸡。

杀掉后的鸡被仔细地分成五六份,放到雪地里冻上。

每次做饭时,母亲便会从雪地里取出一块,小心翼翼地剁成许多小块。

接着,再拿出秋天采好晒得干干的蘑菇,还有自家种的土豆,一起放入锅中炖。

几小块鸡肉混着一堆土豆和蘑菇,就是一顿丰富的大餐。

在炖煮的过程中,香味渐渐弥漫开来,直往人鼻子里钻。

他们连粉条也放不起。

因为粉条需要花钱去买,而每年家里靠工分分的钱实在不多,每一分钱都得用在刀刃上,花在最急需的地方。

一家人在生活的精打细算中,努力维持着生计。

“真香啊!”赵一鸣喃喃自语,目光痴痴地看着眼前这盘冒着腾腾热气的菜。

他的眼前不禁浮现出在家时的场景,每到过年,父母为了能让他们几个孩子吃上一口荤腥,可谓是用尽了努力。

那时的饭菜香,顺着记忆的脉络,缓缓飘来,竟与现在面前的香味毫无缝隙地融在了一起。

这熟悉又久违的香味,轻轻地触碰着他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让他的眼中渐渐变得潮湿,有晶莹的泪花在眼眶里打转。

他极力忍着,不想让这份感动与脆弱轻易流露出来。

这时,顾母微笑着递过来一双筷子,轻声说道:“孩子,快尝尝。”

赵一鸣微微一怔,这才回过神来,赶忙伸手接过筷子,喉咙像是被什么哽住了一般,半晌,才说出了今天除了数字之外的第一句话,声音微微有些颤抖:“谢谢。”

这两个字,饱含着他对顾母的感激,也夹杂着对远方父母的思念。

贾张氏和小李此刻正窝在街道安排的那间小小的作坊里,专注地缝着麻袋。

桌上堆满了麻袋的布料和针线,贾,弓着背,粗壮的手指熟练地捏着针,在粗糙的麻袋料子上穿梭。

他额头上微微沁出了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麻袋上,洇出一小片深色。

缝一个麻袋能挣一毛钱,手脚快的人一天能缝十多个呢。

可这活并不轻松,麻袋的料子粗硬得很,每一针都得用力扎下去,再使劲儿扯出来,不仅需要手劲,还得有力气把线拉紧,这样缝出来才结实工整。

贾张氏因为平日里纳鞋底就积攒了不少经验,做起这缝麻袋的活计来,倒也不那么吃力。

只见她眯着眼睛,一针一线有条不紊地缝着,一天下来能缝10个左右。

她那布满老茧的手,动作虽不算快,却透着一种常年劳作练就的稳当。

小李则相对年轻些,可毕竟之前没干过太多这样的针线活,一天也就只能缝五六个。

即便如此,两人一天下来,也能挣上一两块钱。

贾长和小李缝麻袋挣的钱虽说不算多,可对于这个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而言,至少两人每日的口粮算是有着落了,也着实为家里缓解了不小的压力。

贾张氏每每想到这里,满是皱纹的脸上便会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眼中也多了几分对生活的希望。

然而,这缝麻袋的活并非天天都有,一周也就三四天的机会。

剩下的日子里,贾张氏便守在家中,坐在那张破旧的小板凳上做鞋子。

小李呢则和秦淮茹、棒梗一起糊火柴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