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训练水军:晋武帝谋划灭吴,下诏让王浚修造舟舰,他造连舫大船,规模庞大。大船周边以木栅为城,修城楼望台,有四道门出入,船上可以来往驰马,船头还画有鸟首怪兽。
- 灭吴之战: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王浚率水陆大军自成都沿江而下,过瞿塘峡、巫峡,进至秭归附近,攻破吴丹阳,擒获吴丹阳监盛纪。随后又克服吴军设置的拦江铁锁和暗置江中的铁锥等障碍,一路攻克西陵、夷道、乐乡、武昌等城。太康元年(280年)三月,王浚进入石头城,接受吴末帝孙皓投降,实现西晋统一大业。
- 晚年及身后:战后王浚因灭吴功勋卓着,拜为辅国大将军、步兵校尉,封襄阳县侯。晚年为避猜忌,纵情享受,累迁特进、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后军将军等职务。太康六年十二月(286年1月18日),王浚去世,享年八十岁,谥号为“武”,安葬于柏谷山。
2. 西晋末年的幽州刺史王浚:
- 出身背景:出身于太原王氏这一世家大族。他的太爷爷是东汉的护匈奴中郎将王柔,爷爷是曹魏的东郡太守王机,父亲王沈是西晋的骠骑将军、安平郡公。王沈原本嫌弃王浚母子出身低微,但因自己一直无子,王浚十五岁时王沈去世,他便继承了博陵公的爵位。
- 主要作为:西晋八王之乱时,王浚在47岁时成为幽州军政一把抓的一方诸侯。他把女儿分别嫁给段氏鲜卑的首领段务勿尘和一个乌桓首领苏恕延,让乌丸人和段氏鲜卑成为自己的势力。他曾参与八王之乱中的诸多争斗,攻破邺城后进行劫掠。后来在与石勒的对抗中,虽有胜绩,但也遭遇失败,其统治较为残暴,导致百姓大量逃亡。
此外,现代也有叫王浚的人,比如深圳市有曾任发改委副主任、福田区领导的王浚。他出生于1978 年 5 月,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中共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