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来。\"小雨不知何时出现在人群中。这个自闭症女孩似乎总能准确地找到能量最活跃的地方。
沿着隧道深入,他们来到一个刚挖掘出的洞室。这里的墙壁上布满了更完整的图案,而且还在持续变化。
\"这些不是古代留下的。\"张真人仔细观察,\"是现在正在形成的新图案。就像...活的符号。\"
\"我明白了。\"李轩说,\"这里不只是一个能量节点,更是一个创造的场所。古老的智慧和现代的意识在这里碰撞,产生了新的可能性。\"
工人们不由自主地围成一圈。在某种无形力量的引导下,他们开始用各自的方式参与这个创造过程。有人用工具在墙上轻轻敲击,有人哼起工地上常听的民谣,有人则安静地感受着地脉的律动。
\"看那边!\"林婉儿指着一处角落。一名工程师正在用粉笔画图,但他画出的不是普通的工程图纸,而是带有特殊能量波动的符号。
\"这些符号......\"工程师自己也很惊讶,\"它们就这样出现在我脑海里。好像是地下空间在告诉我们该如何更安全、更高效地施工。\"
张教授取出便携设备记录数据:\"这是一种全新的工程学概念。不是简单地改造自然,而是与自然达成某种默契。\"
\"但这带来了新的问题。\"李轩说,\"传统的施工规范可能需要重新制定。毕竟,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活的系统。\"
\"那就制定新的标准。\"一个沙哑的声音响起。是徐奶奶,她也来到了现场。\"五十年前我在那个世界见过类似的情况。重要的不是规则本身,而是理解背后的原理。\"
工地负责人挠头:\"可是,这种变化太快了。我们的培训体系跟不上啊。\"
\"也许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培训。\"林婉儿说,\"就像这些工人,他们是在实践中自然掌握了这些能力。我们要做的是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正说着,地面轻微震动。但这不是地质活动造成的,而是整个城市的能量网络在发生调整。
\"共振开始了。\"小雨说,\"其他节点也在产生类似的变化。每个地方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这个过程。\"
通讯器不断传来新的消息。市中心的建筑师发现自己能直接感知建筑的应力分布,港口的工人能预测海洋的潮汐变化,农场的技术员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作物生长规律。
\"这不是混乱,而是一种新秩序的形成。\"张真人说,\"就像生命诞生时那样,从简单到复杂,从混沌到有序。\"
\"关键是。\"李轩说,\"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平衡。既不能强行压制这种变化,也不能让它完全失控。\"
小雨指着墙上的新图案:\"答案就在这里。每个节点都在创造自己的解决方案。我们要做的,是帮助这些方案互相连接、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