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侄仨一头扎进儿童家具的海洋。
[房产中介就是牙行吧?牙行干活还穿统一的制服?真讲究!]
[一套总共才三间寝居的宅子,连个前后院都没有,竟然要价三千五百万!天宫的宅子可真贵啊!]
[没听牙行的人说这是学区房嘛,顾名思义就是离学堂近,宅子保存得也很好,自然就贵了。]
[姑姑这是打算供小侯爷去读书?]
[不止小侯爷,郡主到了年纪也要去读书。]
[姑姑对小侯爷和郡主真好,不但供他们读书,还带他们去挑他们喜欢的床和桌椅。]
[我养你小,你养我老……这话说得真好!]
[就算有钱,对侄子侄女如此大方的姑姑也不多见!]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小侯爷和郡主是有福气在身上的!]
[话说,天宫卖桌椅板凳和床柜的铺子都如此富丽堂皇,真令人神往啊!]
大梁·平安镇——
“爹!爹!来生意了!”
老木匠的小儿子兴冲冲地跑到后院他爹做木活的木工房:
“东街卖猪肉的吴老四,来问咱家做不做天宫那种上下都能睡人的双层床,说是他家孩子多,盖不起更多的房子,正愁没多余的地儿放床,天宫的双层床解了他家的燃眉之急。要是咱家能做,他就在咱家订两张双层床。”
老木匠自然也看了天幕里姑姑带小侯爷、郡主逛家私城的过程,闻言欣喜地直点头:“能做!能做!咋不能做了!不就多一层床板嘛!”
老木匠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单高低床生意。
类似的对话还发生在大梁其他城镇——
家里有读书人的,来找木匠定做天宫家里那种组合书桌;
家里即将办喜事的,来找木匠打一套天宫里那种功能很多的组合衣柜;
家里房间不多孩子多、摆不下那么多床的,来找木匠打高低床……
一时间,各地的木匠成了红人。
要打家具,势必需要大量木料,伐木工的工钱也跟着水涨船高。
就连街头乞讨的乞儿,也有幸找到一份扛木头、运木头的活。
那些擅编织的手艺人,则从家私城的某些藤筐摆件得到启发,利用手边的竹篾、藤条,编出了不亚于后世的竹编、藤筐,赶集时挑去城镇卖,生意较之先前好了不少。
萧衍泽收到下级官员呈上来的奏折,既感到意外,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
饶是他这个一国之君都蠢蠢欲动地派工匠捯饬起了御书房和寝宫,添加了几件模仿天宫那边的新颖家具,何况是民间百姓。
谢姎自然不知道她带着侄子侄女跑了趟家私城,就拉动了大梁的Gdp。
她把孩子们选好的儿童床、儿童书柜衣柜、升降书桌椅、落地台灯一一下了单,选择送货上门,之后就带他们去负一层的美食街犒劳五脏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