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微微点头,向大师投去感激的目光,他的承诺如同给我吃下一颗定心丸。此时,心中已经有了清晰的作战思路,而我的任务,无疑是这场计划里极为关键的一环。
摧毁日军的飞机,这不仅能让他们失去空中力量的支援,更能极大程度削弱他们追捕百姓和我方人员的能力。每一架飞机都停放在日军重兵把守的机场,四周布满了岗哨和防御工事。
张强转过身,刚提刀准备出门,身后便传来陈云和清海大师同时出声的呼唤。张强脚步一顿,迅速回头,目光扫过他们二人,问道:“有什么事吗?”
清海大师双手合十,神情肃穆,眼中满是关切,轻声说道:“阿弥陀佛,施主,望你平安回来”。
陈云走上前一步,紧紧地盯着我,认真地说:“注意安全,我们都等着你凯旋。”
张强微微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说完,张强不再犹豫,转身大步迈出地道。外面的世界,天色渐亮,晨光透过厚重的云层,洒在这片饱经战火蹂躏的土地上。我深吸一口气,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和血腥气息,目标日军机场。
张强回忆历史书的南京城日军机场。
- 大校场机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西起大明路,东到绕城公路,北到秦淮河。这片区域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从元朝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在此辟建大教场,用于阅兵练武,后演变为大校场。到了民国时期,这里成为重要的空军基地,在抗日战争中,大校场机场首当其冲,多次遭到日军空袭。日军占据南京后,对其进行修复并继续使用。
- 明故宫机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明故宫遗址附近,具体位置在中山东路以南,后来的金城厂一片。在历史的变迁中,这里曾是民国时期重要的民用机场,其就处于明故宫遗址这一位置。在战争期间,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战火的波及,见证了南京城的沧桑巨变。
- 土山机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文靖路。是侵华日军修建的一座军用直升机场,采用的是碎石跑道,长600米,宽50米,两端还有保险道各100米。从地理位置上看,土山机场离大校场机场很近,只有3.7公里,两个机场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共用一个航空区域。
清晨,太阳缓缓升起,暖黄的光铺洒在大校机场这片土地上,可这温暖却被层层危险与肃杀所掩埋。张强隐匿在机场外围的不起眼的房屋内后,全神贯注地打量着眼前的一切。
大校机场的防卫密不透风,宛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堡垒。四周环绕着高高的铁丝网,上面挂满了尖锐的倒刺,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冰冷的光,似在警告着一切试图靠近的人。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座岗楼,岗楼上的探照灯虽在白天未开启,但那黑洞洞的枪口,却时刻对准着周边。
机场内,日军士兵往来穿梭,行色匆匆。粗略估算,这里的兵力至少有一个加强营,约五百余人。他们训练有素,分工明确,巡逻的士兵步伐整齐,眼神警惕,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在机场的四个角落,分别矗立着一座高大的混凝土碉堡,每座碉堡内都安置着两门高射炮。这些碉堡建造得极为坚固,墙壁厚实,四周还设有狭小的射击孔,既能有效保护内部炮手,又能全方位打击来袭目标。从这里发射的高射炮,火力可以覆盖机场大部分空域,形成了第一道防空火力网。
沿着机场的跑道两侧,每隔五十米左右,就有一个露天的高射炮阵地。这些阵地由沙袋堆砌而成,呈环形围绕着跑道。每个阵地配备一门高射炮,炮手们时刻待命,目光紧紧盯着天空。一旦有敌机靠近,他们能迅速调整炮口角度,进行射击。这些高射炮与角落碉堡里的高射炮相互配合,交叉火力,让任何试图低空飞行突袭机场的敌机都难以遁形。
在停机坪的中央,有一座临时搭建的木制高台,上面安置着一门威力巨大的双联装高射炮。这门高射炮的位置十分关键,它可以三百六十度无死角旋转,对整个停机坪上空进行严密防御。停机坪周围停放着日军的飞机,这里是机场的核心区域,日军在此布置最强火力,确保飞机的安全。
机场的入口处,也有两门高射炮严阵以待。它们不仅负责防空,还能对从地面靠近机场的敌人进行火力压制。入口处是人员和物资进出的必经之地,日军深知其重要性,将高射炮部署在此,既可以防止敌机从低空俯冲攻击入口,又能在必要时封锁入口,抵御地面部队的进攻。
这些高射炮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机场各处,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防空体系,每一门高射炮都像是一颗钉子,牢牢地守护着机场,也给张强的行动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操控高射炮的士兵严阵以待,时刻准备应对可能的空袭;还有那些负责飞机维护与调度的人员,在停机坪与仓库之间忙碌奔走。
机场周边,地形复杂。一侧是大片开阔的农田,此时庄稼早已被战火摧毁,只剩一片荒芜,毫无遮掩之物,这使得从这一侧靠近机场难如登天,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被日军轻易察觉。另一侧是一条蜿蜒的河流,河水潺潺流淌,看似平静,实则暗藏危机,河面上设有几座简易的木桥,桥上都有日军重兵把守,桥边还埋有地雷,想要通过河流迂回进入机场,无疑是自寻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