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8章 !这就叫格局(1 / 2)

弯道第三阶段解放!

的确是……感觉极佳。

一个字就是。

爽!

速度的上限被打破了!

就是力学的构建,还不算得心应手。

不过。

本来就是在使用中改进。

边做边改。

而不是所谓研究透了再动手。

事实上你没有动手前,再研究也没有用。

很多动手过程中才会体现的问题,你也根本不可能用脑子臆想出来。

就比如力学姿态构建。

200米是有弯道的。

力学姿态构建就更加重要。

苏神的支撑策略是——

右脚以15°内翻角着地,比直线跑大8°,前足外侧先触地,GRFh分量达28%。

膝关节屈曲角度从170°增至155°,形成“弹性三角”缓冲结构,髋-膝-踝屈曲协同模式。

随着弯道上速度越开越快。

苏神还要把握好重心投影控制。

这里他采取的是身体重心落于支撑脚内侧10cm处,偏离中线约5%体宽,通过左髋关节内收3°-5°维持投影在支撑面内。

这么做的话,理论上此时地面反作用力合力线与躯干长轴夹角控制在25°以内。

这个角度下。

神经动态调控,才会更舒服。

因为当身体倾斜角速度超过15°\/s时,小脑顶核触发前庭脊髓束增强下肢伸肌协同收缩共同激活系数从0.6升至0.8,就可以抑制过度倾倒。

做好了这些,才可以入手极速爆发第三阶段所需要的本体感觉修正周期。

弯道上面速度越快,向心力拉扯越强,越需要本体感受修正。

苏神现在就是,每步支撑期内,肌梭信号经脊髓小脑前束传递至小脑。

40ms内完成姿态误差修正,允许偏移量±2°。

若误差超过阈值,通过γ环路增强股内侧肌活性,EmG增幅18%,纠正膝内扣。

这个时候,弯道弧顶即将到来。

苏神依靠自己两世经验研究得到的弯道天赋,竟然……

强行杀入。

卧槽!

这看起来就像是。

高速冲击,然后也不缓冲。

直接就进行机械转向!

太,太有视觉冲击力了。

就像是你看博尔特弯道电兔子的视角。

太过于惊人。

尤其是坐在距离弯道这边的座位。

更是一阵阵的惊呼。

光是看着就让人感觉……

血脉喷张!

原始的速度性在躁动!

当然看起来是这样。

其实苏神还是做了很多该做的事情。

比如筋膜螺旋链动态平衡。

支撑相时,右下肢蹬伸时,髂胫束张力达峰值,通过同侧背阔肌-对侧胸大肌链将张力传导至躯干,形成“筋膜吊索”。

稳定胸廓,使得过弧顶旋转幅度减少4°。

摆动相时,左下肢向前摆动时,缝匠肌-腹内斜肌筋膜链产生逆时针反张力。

平衡螺旋链的顺时针扭矩。

使骨盆旋转幅度控制在3°-5°。

这还不够。

速度太快了。

苏神做到了后,才知道为什么到了这个水平后想要继续突破,难度会这么大,因为的确是不好控制。

强大的弯道向心力突然剥离。

这种失重和离心的感觉。

让你根本就不敢用过快的速度继续往前走,即便是能跑出来你也不敢。

因为这不是直道。

强行做的话,你的核心会……瓦解。

说白了就是核心根本就绷不住。

除非你是博尔特那样的天赐圣体。

不然的话你想在弯道跑出这个效果来相当相当的困难。

起码现在是这样。

但。

其实在未来。

也不需要在特别远的未来。

就会有新的概念出现。

比如核心液态支撑升级!

什么叫做核心业态支撑呢?

生理机制就是——

腹内压由膈肌下沉、腹横肌收缩、盆底肌上提及多裂肌协同激活共同维持,形成“圆柱形压力容器”。

80-90mmhg的腹内压,约为静息状态的10倍。

做得到的话,理论上会核心刚性增强,高压腹腔使脊柱,尤其是腰椎获得类似“液压支柱”的支撑,减少椎间盘剪切力。

核心力量传递增加,高压腹腔将下肢蹬伸力量通过胸腰筋膜传递至上肢摆臂,减少能量泄漏,IAp每提升10mmhg,躯干旋转刚度增加12%。

同时胸腰筋膜后层张力要构建好。

胸腰筋膜后层是背阔肌、臀大肌的力传导通路,其张力达110-130N时,

弹性储能会增加,tLF后层在步态周期中储存弹性势能,如蹬地阶段拉伸储能,腾空阶段释放能量辅助躯干回旋。

动力链整合增加,连接下肢,比如臀大肌-核心-上肢,形成“后侧动力链超导结构”。

过弯道弧顶的瞬间,适度增大腰椎前凸角L1-L5前凸角从5°增至8°。

因为这样可以优化力矩臂,增大竖脊肌与腰椎棘突的力臂,提升脊柱抗侧屈能力,实验表明,角度每增加1°,抗侧屈力矩提升7%。

还可以优化弹性杆效应,脊柱曲度与tLF张力协同形成类“弓弦结构”,躯干侧屈时通过弹性形变吸收能量,而非肌肉耗能,减少能量损耗。

如此一来,就可以建立新的能量损耗减少的量化机制。

利用侧屈阻尼模型。

强化过去瞬间刚性反馈,弹性反馈,以及力矩反馈。

简单来说就是——

“核心液态支撑升级”是通过精确调控腹内压、胸腰筋膜张力及腰椎曲度。

构建刚性-弹性耦合的力学结构。

实现短跑中躯干能量的高效传递与损耗最小化。

其本质是人体运动链的“生物力学再编程”,需结合生物反馈技术进行精准化训练,方可在竞技层面实现突破性提升。

在使用了核心液态支撑。

还是未来理论上升级版本后。

苏神这里。

过弯道弧顶。

宛如。

如履平地。

这效果

太过于炸裂。

你知道历史上只有一个人能做到这样夸张的视觉效果。

那就是牙买加的尤塞恩.博尔特。

其余人你想做都做不到。

而苏神依靠各种科学未来理论,通通实装到自己身上。

当真是用科学体系硬刚上帝之手。

怎么会……

怎么会这么快???

他明明都爆发了更快的速度。

却过弧顶的时候……

比之前似乎更流畅。

比之前似乎更犀利。

比之前似乎更为果断。

就像是。

速度更快了,但是转弯反而更为直接。

这简直是离谱。

离了大谱啊。

我靠,苏总,你这是……

藏了多少东西啊?

你这……

简直是过分了呀。

太过分了。

谢正业还在弯道进行调整呢。

苏神就像是一台电动马达。

飞速掠过的弯道弧顶。

只留下后者一脸的寂寞。

下弯道。

谢正业到底也是现在全亚洲第1位200米奥运会奖牌得主。

他早就不是毛头小子了。

即便是面对苏神这么强大的视觉冲击。

他也还是能紧紧守住自己的节奏。

并且还有与其争锋不肯放弃的心态。

不像是其余的传统系选手。

早就已经看到这里,对于自己都没了希望。虽然腿还在跑着,但是脑子早就已经停下了。

完全是个行尸走肉。

谢正业也不含糊。

苏神给他安排的200米高髋驱动,也开始发力。

高髋弯道驱动,是苏神给谢正业的200米弯道新提升点。

也是谢正业现在体型适配的生物力学优势项目。

因为谢正业现在其下肢长度\/躯干长度比(L\/t=0.61)属于“高髋驱动型”体型。

做这个最为合适。

当然。

这个点。

这个概念。

这个时代都没有。

还得2021年之后才会被研究。

谢正业。

当然也是超越时代福利的享受者。

因为这么做的话,谢正业弯道髋关节杠杆效率会更高,就他自己,就力臂比普通选手长3cm。

那这个时候选择弯道高髋驱动,他骨盆旋转惯量小,转动惯量降低8%,就可以理论上允许他有更快送髋频率。

最简单的变化就是他可以让谢正业在弯道这里的步频。

进一步提升!

完美符合他步频流曲臂起跑的版本适配!

只是这个技术谢震正业现在掌握的不太熟练。

还在实战中,刚刚开始用。

导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起码前面没有完全展示出来,不过这一枪在苏神的逼迫下……谢正业不由自主就往这个方面去靠。

因为很简单,再不往这个方面去靠,他已经没有别的办法,还能去追前面的苏神了。

这就是苏神。

要的效果。

谢正业和他整个运动心态人设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为了逼迫谢正业火中取栗。

不要那么四平八稳。

苏神。

就是要在这里逼得已经没有办法的谢正业。

只能采取这样自己还没有掌握。

但是也是唯一还能够继续突破的手段。

现场施展。

现场实战。

苏神这一波。

小团队的人。

总感觉是这么的熟悉。

配方和味道。

都让赵昊焕周兵陈娟。

表示“感动”。

“弯道进直道!!!”

杨剑大喊。

同时也在提醒全场的观众。

马上弯道和直道的转换即将到来。

前伸数的消失。

很快也会把运动员具体的前后位。

直观地展现在所有观众的面前。

苏神当然是第1个出来的人。

他这一枪跑的太过于霸道。

尤其是前面。

整个就是爆发。

爆发。

再爆发。

突破。

突破。

再突破。

要不是谢正业在这一条时间线上,从小就开始经历各种各样的世界大赛。

去年又在奥运会首创新高。

给自己奠定了坚实的自信。

换成任何一个人。

都会被击垮。

和苏神这种人做对手。

简直是太难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