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苏日战争——第一阶段:木伦攻防战(1)(2 / 2)

蒙兀现在是冬季,纬度也很高,太阳虽然刚刚升起来,但不代表太阳光就强烈,实际上天也阴沉的,最近一个星期大约会有西伯利亚风把冰风暴带过来,因此这样昏暗的天探照灯对天效果也不错!

七个炸弹掉在第一道防线的泥水壕沟里面,炸出了前后陆续不间断的五米直径大坑,第二道战线中间落下来的是枚哑弹,弹体半个身子镶在集装箱碉堡的头顶露出半截尾巴。

最后一枚落在一座混凝土碉堡上,碉堡顽强挡住了炸弹的攻击,除了枪口处的弹药箱被掀了一地落在地上差点摔成零部件外,无人伤亡,人员已经躲进了防空洞内进行规避,除了防空炮阵地和前沿集装箱碉堡那边有少数观察员外,大部分人肯定都是在安全的机枪碉堡群内躲避危险。

有雷达提前确认敌机高度和数量型号,要塞也有足够躲避高空突袭炸弹的防御工事和防空洞,探照灯和高射炮也能够妨碍敌机进行轰炸作业,至少第一轮空中袭击问题是可以说上交了一份完美答卷的开门红!

接下来就是炮击,对于鬼子方面来说在震旦战场最习惯的就是三板斧,也就是飞机先炸(有的时候没有飞机)炮兵再打,最后步兵冲;冲不动就炮兵接着轰,步兵再冲,大量的震旦部队基本上都难顶三板斧的攻击。

兵力平摊习惯处处布防的果军防线就是个纸壳子,只需要集中力量一点往里面就破,随后前线一部溃散带动周围部队溃散,最后整个防线就全崩了。

为此苏军当然不会这样布置,他们布置的防线更多是点位,提前拉着各个连队的明暗指挥体系的连长和连政委在营部开会确认自己负责管那个点位,只需要自己区域的几个重要位置,一开始兵力就在这个不容易被敌人炮火摧毁的重要集结点,哪里出了问题再把部队派到哪里救火,而不是如司务部发被子一样一人一套或者是跟撒胡椒面一样撒均匀咯。

第一轮攻势是由九二步兵炮发动的,一共三个炮兵队(山炮中队和野炮中队)一共三十六门75mm野战炮和九二步兵炮正准备集结着打三轮火炮准备,然后就被木伦后方高山上的山地炮楼上的迫击炮给揍了。

两门120mmpm38型号的迫击炮居高临下打傻子一样,最大射程5700米,虽然这个射程基本上打不着人了,可是相对于九二步兵炮来说就即使是在平地上,九二步兵炮的射程也只是pm38的一半!

再说观察手都配备了能够清晰看到两公里外的六二式双筒望远镜,对可能出现的鬼子炮兵位置进行了测距,在鬼子来之前就进行过几轮试射,为此当然做足了准备。

还有就是炮手的素质,草原方面军的炮手都是经历过卫国战争一路血战杀出来的,再一路往西只能使用重量两百公斤的pm38迫击炮,重武器重装备只能落在秋明,熟练度几乎拉满的地步。

随着四门火炮被苏军后方的迫击炮被击毁,鬼子方面也不得不面对着面前这样一个局面——在没有炮兵多少支援的情况下攻击一个牢固的要塞区域……

【今晚先到这里,实在坚持不住了,明天再写……】

【17、18号就休息了,休息的时候再想办法多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