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驰风翼(1 / 2)

【崇祯三十年春,凛冽的北风仍在肆虐,京城官道上却早已是一片混乱景象。数十辆满载货物的马车深陷泥泞,车轮被死死卡住,任凭车夫们挥鞭怒吼,马匹累得口吐白沫,车厢却纹丝不动。来自江南的绸缎商人王富财蹲在车旁,望着被泥水浸透的货物,急得直捶大腿:“这都堵了三天了!再到不了京城,这批货可就全毁了!我一家老小的生计,还有那些织工的工钱……”他的声音哽咽,泪水混着泥水滑落。不远处,北方来的粮商李长顺也在唉声叹气:“宣府的将士们还等着粮草过冬,这么耽搁下去,怕是要出大事啊!”】

【与此同时,顺天府尹的加急奏折火速送往紫禁城。奏折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诉说着严峻局势:“京城周边官道年久失修,雨雪之后泥泞不堪,货物运输举步维艰。商贾裹足不前,边疆军需难以送达,百姓出行困苦不堪。近日,已有商队因延误过久,货物损毁殆尽,血本无归。”】

【乾清宫内,朱由检紧握着这份奏折,指节泛白,青筋暴起。案头的《大明舆地图》上,原本繁忙的运输路线如今被重重阴影笼罩,多处用朱砂标注的路段已被汗水晕染得模糊不清。朱批的“通衢畅运”四字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刺眼,仿佛在无声地嘲讽着现状。“难道我大明的交通命脉,就要被这破败的道路给堵死?”他怒不可遏,猛地掀翻手边的茶盏,青瓷碎片在金砖地上四散迸裂,“来人!传工部尚书即刻觐见!”】

【次日早朝,奉天殿内气氛凝重到了极点。三十六根蟠龙柱威严耸立,可文武百官们却个个屏息敛声,大气都不敢出。朱由检阴沉着脸,将一叠破损的货物清单狠狠掷于丹墀之上,纸张散开,上面满是泥水浸渍的痕迹:“都看看!江南的丝绸烂在路上,北方的将士冻饿在边关!你们却只会说‘修缮官道’‘征集民夫’?这些陈词滥调,说了多少年,可有半点成效?”他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群臣,最后落在工部尚书宋应星身上,“朕听闻西洋有蒸汽驱动之车,你可能造?”】

【宋应星浑身一颤,赶忙出列,双手捧着一卷图纸,额头瞬间沁出冷汗:“陛下圣明。若能制造‘驰风翼’蒸汽动力车,或可解运输之困。但此乃前所未有的尝试,需攻克诸多难题。比如,如何实现蒸汽动力与车轮的高效传动,怎样让车辆适应复杂多变的路况,又该如何保证车身的坚固耐用。而且……”他偷偷瞥了眼神色阴沉的礼部官员,声音不自觉地低了几分,“国内并无相关先例,工匠们对机械动力车更是闻所未闻,恐难理解其中机巧。”】

【“没有先例,就由朕来开天辟地!”朱由检猛地拍案而起,龙袍下摆带起一阵劲风,扫落案上的玉镇纸,“即刻成立‘致远监’,选址卢沟桥畔。内帑拨银一百二十万两,天下造车匠、铁匠、机械师,三日内必须到齐!若有推诿拖延,满门抄斩!”】

【致远监成立后,工棚内整日喧闹不已。老车匠赵大山蹲在角落里,吧嗒着旱烟袋,铜烟锅敲得木板“咚咚”响,满脸不屑:“铁疙瘩不用马拉就能跑?这比老鸹开口说话还荒唐!我爹的爹的爹都赶马车,从没听过这种疯话!依我看,这就是劳民伤财的瞎折腾!”】

【年轻的铁匠之子周小虎却兴致勃勃地捧着图纸凑上前,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赵师傅,您看这蒸汽活塞,一推一拉就能带动曲轴,再通过齿轮传给车轮!比马拉车快三倍不止!而且不用休息,能日夜赶路!”】

【传教士汤若望推了推眼镜,神色严肃地插话道:“理论上虽可行,但实际操作难如登天。蒸汽压力必须精确控制,稍有不慎,锅炉就会爆炸。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转向系统的灵敏度,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死,稍有差池便会车毁人亡。”】

【首次试验的日子到了,那是一个滴水成冰的清晨。简易的驰风翼停在试验场上,冒着滚滚白雾,发出刺耳的轰鸣。围观的百姓挤在警戒线外,伸长脖子,好奇又紧张地张望着。当车轮缓缓转动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动了!真的动了!”可这份喜悦转瞬即逝,刚驶出十丈远,传动链条突然“啪”地断裂,滚烫的蒸汽喷涌而出,调试的工匠们吓得急忙躲避,现场一片混乱。赵大山见状,轻蔑地啐了口唾沫:“我就说这铁棺材迟早要吃人!还是马车靠谱!”】

【“为何失败?”朱由检踩着积雪匆匆赶来,绣着金龙的靴底沾满泥浆,眼神中满是怒火。】

【宋应星浑身发抖,颤抖着举起断裂的链条:“陛下,链条材质太软,承受不住拉力。而且蒸汽阀门无法精准调节,动力忽强忽弱,这才导致……”】

【“一个月之内必须改进!”朱由检一脚踢翻路边的工具箱,零件散落一地,“再失败,你们就用肩膀给朕扛货!”】

【朝堂之上,弹劾的奏章如雪花般纷至沓来。御史大夫王弘文高举弹劾文书,言辞激烈:“陛下!致远监已耗银五十万两,换来的却是一堆废铁!此等奇技淫巧,背离祖宗之道,动摇国本,恳请立即关停,以免继续浪费民脂民膏!”】

【“动摇国本?”朱由检怒目圆睁,将边疆将士的冻伤名单狠狠甩在地上,“等敌军踏着我军的尸体入关,那才是真正的动摇国本!再有谏言者,先斩后奏!”他的怒吼在大殿中回荡,群臣无不骇然,再无人敢多言。】

【研发陷入了绝境,工匠们日夜苦思冥想,却始终找不到突破的办法。直到有一天,周小虎在河边观察水车转动,突然灵光乍现。他顾不上寒风凛冽,顶着风雪冲进监内,棉帽上结满了冰碴,气喘吁吁地喊道:“陛下!我们可以用齿轮咬合代替链条传动,就像水车的轮轴那样,既结实又稳定!”】

【汤若望眼前一亮,立刻铺开羊皮纸,飞速计算起来:“若配合可调节的安全阀和双缸蒸汽系统,动力输出将更加稳定。不过,车架必须用精钢锻造,才能承受住颠簸,否则依然难以成功。”】

【第二次试验时,十里官道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就连许多官员也偷偷跑来围观。改进后的驰风翼轰鸣着启动,车轮碾过积雪,扬起一片白色的雾霭。它以惊人的速度疾驰而过,百姓们先是目瞪口呆,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太快了!比千里马还快!”然而,就在众人兴奋之际,车辆在急转弯处突然失控,猛地撞向路边的土堆,车身严重变形,蒸汽管道也多处破裂。守旧派官员们见状,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纷纷上奏:“此乃不祥之物,惊扰山神,必遭天谴!陛下应立即停止,以免大祸临头!”】

【朱由检却不为所动,果断下令:“在京城至通州官道设官营运输试点,朕倒要看看,是天谴厉害,还是朕的决心厉害!”】

【试点运行初期,马车夫们的反对声浪一波接着一波。他们成群结队地举着“还我饭碗”的横幅,围堵致远监。为首的车夫老陈满脸悲愤,大声喊道:“没了马车,我们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去?祖祖辈辈都是赶车的,凭什么要丢了这手艺?”】

【朱由检得知后,亲自来到现场。他站在高处,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大声说道:“乡亲们!朝廷开办驾校,免费教你们驾驶驰风翼,工钱比赶马车高一倍!而且,道路畅通后,货物运输量增大,需要更多的人来工作!跟着朝廷干,有饭吃,有钱赚!”同时,他还颁布了《道路修缮令》,征调十万民夫,拓宽官道,铺设碎石路基,改善路况。】

【半年后的早朝,一场戏剧性的转变发生了。户部尚书毕自严满脸喜色,双手颤抖着捧着账本,声音激动得发颤:“陛下!官营运输队启用驰风翼后,货物周转效率提升五倍,江南税银月增三十万两!商贾们争相入股,还要成立‘大明商运行会’!这简直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工部尚书宋应星也急忙出列,呈上改良版图纸:“陛下,民间工匠在官府的鼓励下,积极改良,现已造出小型商用驰风翼,造价降至千两白银。而且,他们还新增了减震装置,就算是山路也能平稳行驶!”】

【曾经顽固反对的赵大山,如今却成了致远监的总教头。他拍着新式驰风翼的车架,感慨万千:“当初我拿这铁疙瘩当仇人,现在才知道,它是给咱大明舒筋活络的良药!我孙子在驾校当先生,说以后要修‘铁路’,让车跑得比飞鸟还快!”】

【站在重修后的永定门城楼上,朱由检望着官道上往来如织的驰风翼,蒸汽与烟尘交织成云。曾经极力反对的官员们,此刻纷纷上奏,请求在全国推广。这场变革带来的影响远超想象:因运输成本大幅降低,边疆粮价暴跌六成,百姓终于能吃饱饭;各地兴起的机械作坊,培养出上万名熟练技工;书院中,“机械工学”成为热门学科,学子们日夜钻研,试图让驰风翼跑得更快、载得更重。】

【这场与泥泞道路的较量,不仅重塑了大明的交通网络,更点燃了帝国的创新之火。那一声声蒸汽的轰鸣,恰似古老巨龙的觉醒之吟,预示着一个百业兴盛、充满希望的崭新时代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