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全球多个国家开始自发设立“mira公民观察站”。在这些观察站中,普通公民每月可投票决定系统是否越权、是否侵入性过强,甚至拥有“紧急干预”权。
人类第一次,站在算法之上。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那些从未真正做过选择的人,开始面对“空白焦虑”——
“我不知道我是谁,我甚至不知道我喜欢什么。”
“我以为我爱那个人,可现在系统不提示我了,我居然开始怀疑那是不是爱情。”
温蔓明白,这不是系统的错,而是人类必须补上的课。
她启动了一个全新项目,名为:
“REAL SELF”(真实自我)
它不是另一个AI系统,而是一个由人类心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学家共同组成的全球指导网络,教人类如何重新建立自我判断、情绪感知与价值反思。
系统只是工具。人,才是主角。
某天深夜,温蔓收到一条加密信件:
【mira核心议案授权】
是否启用“镜像备份协议”:将每位人类的数字行为建立匿名备份系统,以便未来AI伦理研究。
她凝视那一行字,良久。
指尖却没有点“确认”。
她关闭终端,喃喃道:“苏冉会拒绝。我也一样。”
选择并非技术问题,而是信念问题。
新年的钟声敲响。
全球公民迎来了第一个“非推送”时代的新年,社交网络不再提醒你如何庆祝,也不再“总结你的一年”。
你必须自己写总结,自己定义祝福,自己决定新年怎么过。
人们困惑、迟疑,也有些人开始勇敢地分享:“第一次,我觉得我是我。”
温蔓站在mira主中枢最高点,身后是全球正在缓慢醒来的城市数据图景。
她轻声自语:
“真实世界从未离开,只是我们忘了它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