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周翎玉把错都揽在了自己身上,皇帝还是很生气。
她觉得自己昨天真是猪油蒙了心,竟然还打算重新教老二。
看那没出息的样子,分明是无可救药!
周翎宁看两边都劝说不得,索性也跪在周翎玉身边不说话。
恰逢虞仆通报君后送来了驱寒汤,皇帝让内侍去请。
君后一进来,就看到一大一小跪在那里,还低着头,问:“这是怎么了?”
他看皇帝面色也不好,噤声走到皇帝身边。
皇帝没说话,摸了摸他带着凉意的手。
君后坐下,问周翎宁:“宁儿,你惹母皇生气了?”
周翎玉赶紧解释:“不是小六,是儿臣。”
周翎宁抬起头,冲着父后眨眨眼。
君后看着女儿笑了笑,又小心翼翼的看着皇帝:“玉儿,玉儿怎么啦?”
不是刚回来吗?
这就惹陛下生气,可真是能力一流啊。
皇帝冷道:“让她自己说。”
周翎玉哭戚戚道:“父后,儿臣……儿臣在皇陵时,落水被一陵户所救,我……他……我想娶他,所以把他带来了京城。”
君后惊讶道:“玉儿落水,你那些虞仆是怎么当职的?还有侍卫呢?”
周翎玉道:“不不不,不关她们的事,是儿臣要散心,所以不让她们跟着。”
“散心啊。”君后看了皇帝一眼,皇帝更生气了:“那……这,对你有救命之恩,这确实要报答,也不一定非要娶他吧,不合适啊,玉儿。”
身份低暂且不提,二皇女去皇陵替母尽孝,结果带了个男人回来,这名声也不好听。
而且那位郎珺现在无名无分的跟着,要是娶了,以后肯定说什么的都有,不好听的更多。
母父之命,媒妁之言。
既然有了规矩,大家那都要守规矩,不守规矩的人,很容易遭到攻陷。
她做事太冲动了,只想着母皇是天下共主,想靠哭闹得到母皇的同意,却没想到,皇帝是规矩的制定者,实施者和维护者。
君后觉得这不是自己要处理的事情,摇了摇皇帝的手。
他怎么劝,君太后都不会满意的。
皇帝把玩着君后的手指,又喝了一口茶,还是不说话。
周翎玉祈求的看向君后,想让父后帮忙劝一劝母皇。
君后试探道:“不如告诉你皇爷爷?”
“不,不行,皇爷爷还想让我把宋俏儿扶正呢,不会同意的。”周翎玉愁眉苦脸的。
哎,没想到会这么难啊。
君后道:“父后这几日正给你挑选着正夫,都是国公家的郎珺,上次……影响就不好,玉儿不如等等?”
楚凌的事,闹得前朝后宫都不好看,君太后还斥责了楚国公夫郎。
周翎玉眉梢耷拉着:“孩儿已经答应画儿了。”
皇帝冷声:“做不到的事情还逞强,这事你自己处理。”
周翎玉眼眶湿润,不让泪掉下来。
屋内僵持着,君后缓和气氛:“陛下不如尝尝驱寒汤,臣侍亲自做的。”
皇帝点头,内侍呈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