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脑壳进水,未见利而先见害(1 / 2)

第二天,王通召开州牧府例会,张济和张绣也被邀请参加。

众人行完主从之礼后。

张济便上前请战道:

“如今,关中李傕和郭汜内战不休,其它西凉将领也各怀心思。末将愿为主公先锋,助主公夺取关中之地!”

王通点了点头,说道:“有张将军相助,夺取关中必会易如反掌。”

但随后,便又看向荀攸,问道:“荀军师意下如何?”

这是递话给荀攸。

因为王通觉得张济脑袋进水了,却又并不想因此而驳了张济的面子。身为主公,即使是自己心中有了想法,但有些话还得让手下的谋士们来说。

“不妥。”

荀攸知道王通的意思,便上前说道:

“确如主公所言,若是以张将军为先锋,自秦直道南下,便可直击长安。现在李傕和郭汜正在内斗,要将他们各个击败夺取关中,确实有很大的机会。

但是,自古以来,兵争为利。

所以,首先要看夺取关中对我们有何好处?属下也曾苦思数日,却未见其利,而先见其害。”

“好一个未见其利,而先见其害。”

王通笑了笑,示意荀攸接着说下去。

荀攸见状,便又接着说道:“其实也很简单,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

其一,空有其地,而无百姓。

关中之地,在董卓迁都之前,在籍人口达400多万,而如今的百姓人口已经低于30万。

八百里秦川沃土,已经几乎完全荒芜,成了杂木丛生,野兽出灭,盗匪横行之地。

假如主公治下的百姓众多,在夺取关中之后,倒是可以迁移一些百姓去垦荒屯田。

但是,我们并州这么大的地方,才200多万人口。就连刚刚从匈奴手中收回的朔方郡,都还只放了些从匈奴手中救回的汉人在那里放牧,又哪里有人口迁去关中?

更何况,将人口迁往关中,就还得安排官吏去管理,安排军队去驻守。

军队安排少了,难以守住关中;而安排多了,百姓又养不活驻军。

其二,结果会得不偿失。

李傕和郭汜等人虽然相斗,但终究同属西凉军。如果我们出兵关中,难保他们不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这就是“缓则相攻,急则相救”的道理。

现在,关中的西凉军还有十几万,而我们现在真正能出动的机动兵力,加上张将军的两万人马,也不过五六万人。

西凉军又占据着关中的所有重要城池,纵然我们能攻下关中,也要消耗不少兵力。

当然,也能得到不少战俘。

但是,当我们在夺取关中之时,就无法兼顾幽州、冀州和并州之间的战事。若是袁绍攻打公孙瓒,我们就没有兵力去相助公孙瓒;又或者公孙瓒和袁绍对我们发起进攻,我们就会因为兵力匮乏而顾此失彼。

其三,难以避免与曹操作战。

只要我们从秦直道出兵进入关中,西凉军必然会弃守函谷关和武关,甚至函谷关和武关的守军都可能直接投靠曹操。只要关中乱起,曹操必然挥师进入关中。

夺取关中对我们无利,但却对曹操有利。因为曹操可以将南阳郡、颍川郡、兖州等地的人口,迁移一部分去关中垦荒屯田。所以,关中将是曹操必取之地。

而如今,我们的战略是夺取幽州和冀州,再南向而争天下。

主要的兵力,对付袁绍和公孙瓒尚觉不足,再增加一个势力强大曹操,那将是很不明智的选择。”

这一番话,说得有条有理。

思路清晰,明明的白。

就连典韦和胡车儿这样的蠢货,也听得连连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