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郡高知县郑家集,这是一个临近易水河的村庄。由于离易水河较近,其土地为易水河冲击平原,土壤非常肥沃,而且易于灌溉,向来是一个非常富庶的村庄。
数年前,这里曾是一个有着两千多人口的大型集镇,百姓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里的人天天吃得饱饱的,身体也长得高大壮实,平均身高在1.75以上。这一点,与那些认为古人天天饿肚子的人想的有些不一样。
然而,自从公孙瓒与袁绍开战以来,这里的人就全部都跑到外地去了。
如今的这里。
已经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军营!
军营的外围,是用木桩围成的栅栏,内里箭楼林立,往来巡哨,戒备森严。而在军营的中心地带,则是建起了一大片粮仓。
这就是袁绍十万大军的囤粮之所。
不仅如此,也是范阳、涿县等袁军占领地区的粮食集散地和周转站。
由于前线的军营会随时面临战争,是不可能一次囤集太多的粮食的。那样不仅会导致用来守护辎重的军队增加,还会因辎重太多而严重影响到军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因此,大批量的粮草一般是不会放在前线军营的,而是会首先存放在处于后方的某一个地方,再一批一批地运往前线。
而袁绍将囤粮之地放在易水河南岸,不仅保证了前线军以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也可以用易水做为屏障,而确保囤粮之地的安全。
这里囤积的粮草非常多。
足够包括范阳、涿县在内的十五万人马吃三个月。守军也不少,足有五千多人。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袁绍对此地的守护非常重视!所以,安排的守将,乃是军职级别极高,又深受袁绍信任的——淳于琼。
这个淳于琼,其实是很不错的。
汉灵帝在位时,淳于琼曾经担任皇宫羽林军统领。后来,汉灵帝组建西园军,淳于琼又是西园八校尉之一,任职右校尉。与蹇硕,袁绍,鲍洪,曹操等人同列。
不仅如此,这人还是袁家老臣。
袁绍年少时,与曹操等人在雒阳到处厮混,偷人家新娘子等等,就经常是由淳于琼担任跟班护卫。因此,撇开军职不谈,袁绍和曹操都对淳于琼以兄呼之。
论武艺和军略都算不错。
最厉害的是善于喝酒。
不仅善饮,还嗜酒如命。不仅自己喜欢喝,还经常逼着手下将领们喝,谁不陪他喝酒,就是不给他面子,轻则喝斥一顿;重则动用军法,以抗令不遵为由,打他个皮开肉绽。
……
这一天晚上,淳于琼与麾下部将们喝到很晚,个个烂醉如泥,也不回各自的私帐休息,就横七竖八地卧在中军大帐。
凌晨时分,营中忽然传出嘈杂之声。
有亲兵慌慌张张地冲进帐中,大喊:“敌袭!并州军打过来了。”
然而,回应他的是冲天的酒气和打雷般的呼噜声,亲兵们上前拉淳于琼、推淳于琼,可淳于琼怎么都推不醒。
“怎么办?”
一位亲兵焦急地看向他们的曲长。
曲长也很是无奈,眼见这样子是败局已定,无力回天。最后,那曲长干脆咬了咬牙,说道:“我们还是去……去去去……去拼命吧!”
说罢,我带着那些亲兵们冲出了中军大帐。不过,却不是去拼命,而是不再管淳于琼,四散逃命去了。
(备注:原本的乌巢之战,淳于琼的亲兵就是这样全跑了。)
……
再说王通,进入郑家集之后,便带着1400人悄悄来到了袁军营外,发现袁军的守备非常松懈。
毕竟,将领们天天被淳于琼拉去喝酒,很少管事。
而且那些将领们现在还与淳于琼一起,烂醉在中军大帐,下面的士卒们无人监督巡查,又有谁会认真守营。
王通见守备松懈,便让人背向敌营方向,拿出一支火把晃动三圈,给芦苇荡那里传信号。
背向敌营,是为了避免敌营中的哨兵看到火光。
而给芦苇荡传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