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方腊起义: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咋就输得底儿掉?(2 / 2)

起义军纪律严明,不抢老百姓的东西,还开仓放粮救济穷人,和横征暴敛的宋军形成鲜明对比。周边的百姓都把起义军当成救星,不仅踊跃参军,还主动提供物资和情报,这人和优势,让起义军发展得如鱼得水。

转折:优势全丢,一败涂地

按道理,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方腊起义应该能取得胜利,可现实却狠狠打了脸。

首先,起义军虽然人数多,但大多是普通百姓,没经过正规军事训练,武器也简陋,和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宋军没法比。刚开始靠着地形和士气还能抵挡,一旦宋军摸清了套路,发起狠来,起义军就扛不住了。

其次,起义军内部出了问题。随着队伍壮大,一些投机分子混了进来,他们只想着捞好处,不顾大局,导致起义军内部矛盾重重,战斗力大打折扣。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北宋朝廷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后,立刻调集了童贯率领的十五万精锐部队前来镇压。童贯虽然是个奸臣,但打仗还是有一套的。他一方面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拉拢起义军内部的动摇分子;另一方面,集中兵力,对起义军的据点发起猛攻。

在宋军的猛烈攻击下,起义军的防线逐渐崩溃。地利优势没了,人和也散了,天时也不再眷顾。方腊带着残部躲进深山,最终还是被宋军俘虏,押往京城杀害,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就这样以惨败告终。

方腊起义占尽优势却失败,就像一场精彩的开场,却迎来了潦草的结局,让人惋惜又深思,也为北宋末年的混乱局势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