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司棋(1 / 2)

一、司棋概述

司棋在书中的基本信息

司棋是《红楼梦》中贾迎春的头号丫头,掌管着紫菱洲事务。她在贾府丫鬟群体中地位较高,是迎春身边最得力的助手。

在人物关系上,司棋与迎春为主仆,迎春生性懦弱,被称为“二木头”,事事无主见,司棋则事事自己做主,行为泼辣,常为迎春出头。她与表弟潘又安青梅竹马,私定终身,二人感情深厚。

司棋首次出场于第六十一回,她派小丫头莲花儿到厨房要碗鸡蛋羹,因柳嫂子推脱,她便带人砸了厨房,展现出泼辣的性格。七十一回,她在大观园中私会潘又安,被鸳鸯撞破,吓得不知所措,此后大病一场。抄检大观园时,她箱子里的同心如意、潘又安的情书被当众翻出,最终被撵出大观园。

二、司棋名字的谐音与寓意

1.名字的表面含义

“司棋”从字面看,“司”有掌管、负责之意,“棋”即棋局,整体寓意着掌握棋局之人。在古代,棋艺不仅是娱乐,更象征着谋略与智慧。司棋之名暗示她有着掌控局面的能力和主见。在贾府复杂的环境中,她确实展现出了这种特质。她身为迎春的大丫头,在紫菱洲事务上有自己的决断,面对不如意之事,敢于采取行动,如砸厨房事件,就体现出她不轻易妥协、试图掌控局面的性格,这也算是名字引申义的一种体现。

2.谐音的悲伤寓意

“司棋”与“死棋”“死期”谐音,这暗示着她悲惨的结局。在封建礼教森严的贾府,司棋的命运从一开始就如同陷入了一盘死局。她与表弟潘又安相爱,这本是美好的情感,却因违背封建规矩而不被允许。她大胆追求爱情,与潘又安私会,如同在危险的棋局中冒险落子。

抄检大观园时,私情被曝光,这成为她命运急转直下的关键。面对众人的审视和王熙凤的质问,她虽刚烈不屈,但也无法改变被撵出大观园的命运。此后,她母亲不同意她与潘又安的婚事,她以死相逼,最终绝望撞死在墙上,仿佛是“死期”的应验。司棋的一生,就像那谐音所预示的,在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下,无法挣脱悲惨的结局。

3.与主子迎春的关联

司棋的名字对主子迎春擅长棋艺有着巧妙暗示。“司棋”意为掌管棋局,而迎春在《红楼梦》中正是精通棋艺之人。在书中,迎春居住的紫菱洲,布置常与棋相关,凸显她对棋的喜爱。第七十三回,众人在大观园中玩闹,提到迎春时,便有对她棋艺的侧面描写。迎春虽性格懦弱,但在棋艺上却有自己的造诣。司棋作为迎春的大丫头,名字与之呼应,仿佛是迎春在棋艺世界的守护者,从侧面衬托出迎春在棋艺方面的独特之处。

三、司棋的性格特征

1.性格刚烈、泼辣

“砸厨房事件”是司棋性格刚烈、泼辣的典型体现。在《红楼梦》第六十一回中,司棋想吃鸡蛋羹,便打发小丫头莲花儿去厨房要。柳家的却以鸡蛋短缺为由拒绝,莲花儿回来后添油加醋地描述了柳家的态度,这让司棋心头火起。她伺候迎春饭罢,带着小丫头们气势汹汹地来到厨房。此时厨房众人见她来势不善,都起身陪笑让坐,但司棋毫不理会,喝命小丫头动手,“凡箱柜所有的菜蔬,只管丢出来喂狗,大家赚不成”。小丫头们一拥而上,一顿乱翻乱掷。众人赶忙拉劝央告,称柳嫂子已知错并正在蒸鸡蛋,司棋这才在众人好言相劝下,气渐平息。即便如此,她连说带骂闹了一回,最后柳家的送来蒸好的鸡蛋,也被她全泼在了地下。

司棋如此泼辣的行为,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性格原因。她身为迎春的大丫头,在紫菱洲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平日里养成了说一不二的习惯。她认为自己要鸡蛋羹是合理要求,柳家的拒绝是对她的冒犯,所以毫不留情地采取激烈行动来维护自己的面子和权威。而且她性格直爽,眼里容不得沙子,一旦觉得受到委屈或不公正对待,便会立刻爆发,不会隐忍退让。

在抄检大观园时,司棋的刚烈性格再次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周瑞家的在她箱子里抄出一双男人的绵袜、缎鞋,一个同心如意以及潘又安给她的一封信时,私情败露。但她神色正常,未见一点愧疚之色,反而表现得十分镇定。面对王熙凤的审问,她毫不畏惧,一一承认了与潘又安的私情。她的这种表现,既体现了她对自己感情的坚定和勇敢,也显示出她刚烈不屈的性格。她不会因为私情被发现而感到羞耻或害怕,更不会为了讨好他人而否认事实。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她敢于直面自己的爱情,哪怕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后果,也绝不低头。这种刚烈、泼辣的性格,让她在贾府的丫鬟中显得与众不同,但也注定了她在封建制度下的悲惨命运。

2.勇敢无畏、敢爱敢恨

司棋与潘又安的爱情故事,是《红楼梦》中一段令人动容的篇章,充分展现了司棋勇敢无畏、敢爱敢恨的性格特点。

司棋与潘又安是青梅竹马,二人感情深厚,在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下,他们勇敢地走到了一起。在那个男女大防极为严格的时代,年轻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是被绝对禁止的,稍有不慎便会遭受严厉的惩罚。然而,司棋毫不畏惧这些规矩,她大胆地与潘又安在大观园中私会,享受着属于他们的甜蜜时光。这种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枷锁、追求真爱的勇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极为罕见的。

第七十一回,他们的私情被鸳鸯无意撞见。潘又安吓得连家也不敢回,匆忙逃走。司棋得知此事后,又气又怕,生了一场重病。但她的愤怒并非针对潘又安的懦弱,而是恨封建礼教的压迫让他们的爱情如此艰难。在鸳鸯的劝解下,她的身体逐渐康复,而她对潘又安的感情却丝毫未减,依然坚守着这份爱情。

抄检大观园时,司棋与潘又安的来往信件和信物被查出,私情彻底败露。她被撵出了大观园,回到家中又遭到母亲的打骂,母亲还想将她许配给别人。但司棋坚决不从,她对自己的感情忠贞不渝,认定了潘又安就是自己一生的伴侣,绝不会再嫁给他人。她曾对母亲说:“我是为他出来的,我也恨他没良心。如今他来了,妈要打他,不如勒死了我。一个女人配一个男人。我一时失脚上了他的当,我就是他的人了,决不肯再失身给别人的。”这番话掷地有声,充分体现了她敢爱敢恨的坚定态度。

后来,潘又安发了财回来找司棋。司棋满心欢喜,以为终于可以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了。她苦苦哀求母亲成全他们的感情,然而母亲却坚决不同意。在这种绝望的情况下,司棋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撞墙而死,用自己的生命扞卫了这份爱情。她的表哥潘又安也被她的深情所感动,随后用小刀抹了脖子,与她双双殉情。

司棋的爱情悲剧令人痛心疾首,但她在封建礼教下勇敢追求爱情的精神却令人敬佩不已。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和坚定,她的敢爱敢恨在那个压抑的时代里犹如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尽管她最终未能逃脱悲剧的命运,但她的爱情故事却成为了《红楼梦》中一段永恒的传奇。

3.对主子忠诚、有担当

司棋对主子迎春的忠诚与担当,在书中有诸多体现。迎春生性懦弱,被下人欺负也是常有的事,司棋便常为她出头。在“累金凤事件”中,迎春的攒珠累丝金凤被奶妈偷去赌钱,这对迎春来说是很重要的物件。迎春却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不愿追究。司棋得知此事后,气愤不已,她带着绣桔等丫头去找奶妈理论。她言辞犀利地质问奶妈,要求归还金凤,还指责奶妈的偷窃行为。她对奶妈说:“姑娘的东西,你怎么敢私自拿去赌钱?这不是偷是什么?”在她看来,维护迎春的财物和尊严是自己的责任,不能让下人如此欺负迎春。

还有一次,迎春的丫鬟们在园子里与其他丫鬟发生口角,对方仗着人多势众欺负迎春这边的人。司棋听闻后,立刻赶过去,她站在丫鬟们身前,毫不畏惧地与对方对峙。她大声说道:“你们不要以为我们姑娘好欺负,就可以随意撒野,今天这事必须有个说法。”她的强硬态度让对方不敢再轻易造次,成功维护了迎春丫鬟们的权益,也间接维护了迎春的面子。

司棋忠诚和担当的性格形成有其原因。一方面,她在迎春身边多年,主仆之间有了深厚的感情。迎春虽然懦弱,但对司棋也有一定的信任和依赖,这让司棋觉得自己有责任保护迎春。另一方面,她在贾府中作为迎春的大丫头,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她认为自己应该为迎春撑起一片天,不能让迎春受委屈。而且她性格刚烈,看不惯那些欺负弱小的行为,迎春的软弱更激发了她保护迎春的决心。她把维护迎春的利益当作自己的使命,在贾府复杂的环境中,始终坚守着这份忠诚与担当,成为了迎春身边最可靠的人。

4.有一定的特权思想和鲁莽之处

司棋身为贾迎春的头号丫头,掌管紫菱洲事务,在贾府丫鬟群体中地位较高,这使她产生了一定的特权思想。她习惯了以较高的姿态行事,认为自己的要求理应得到满足,别人都要对她恭敬有加。

“砸厨房事件”便是司棋特权思想和鲁莽行为的典型例证。她想吃鸡蛋羹,便打发小丫头去厨房索要,当柳家的以鸡蛋短缺为由拒绝时,她立刻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在她看来,自己作为迎春身边的大丫头,要一碗鸡蛋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柳家的不应拒绝。这种想法正是她特权思想的体现,她没有考虑到厨房的实际情况,只认为自己有权力得到想要的东西。

随后,她带着小丫头气势汹汹地来到厨房,不问青红皂白,喝令小丫头动手砸东西,“凡箱柜所有的菜蔬,只管丢出来喂狗,大家赚不成”。这种行为极其鲁莽,完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她没有给柳家的解释机会,也没有想过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只是凭借一时的怒气行事。

司棋的鲁莽行为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在厨房中,她的举动引起了众人的不满和反感,虽然当时众人碍于她的身份不敢多说什么,但心里肯定对她有了意见。这也让她在贾府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树敌众多。而且,这件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迎春的声誉。迎春本就性格懦弱,司棋如此鲁莽行事,可能会让别人觉得迎春管教不严,从而对迎春也产生不好的看法。

从长远来看,司棋的特权思想和鲁莽行为为她后来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在贾府这样一个等级森严、人际关系复杂的环境中,她的这种行事风格很容易得罪人。当抄检大观园时,她的私情被曝光,那些对她有意见的人可能会趁机落井下石,加速了她被撵出大观园的命运。司棋的这些行为警示着人们,无论处于何种地位,都不应有特权思想,做事也不能鲁莽冲动,否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四、司棋的情感世界

1.与潘又安的爱情

司棋与潘又安的爱情,宛如封建礼教笼罩下的一抹微光,虽微弱却炽热。他们自幼相识,是青梅竹马的玩伴,在朝夕相处中,感情逐渐萌芽,从儿时的纯真情谊发展为男女之间的爱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