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爆竹声中一岁除(1 / 2)

今日便是除夕,杨家村里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清晨,雾气还未完全散去,村中的小路上已经有了忙碌的身影。妇女们挎着装满新鲜蔬菜的篮子,匆匆往家赶,准备丰盛的年夜饭。

村头的老井边,挤满了打水的人们,水桶与井绳的碰撞声,人们的谈笑声,交织成一曲独特的晨曲。

孩子们依旧穿着旧的衣服,在巷子里欢快地奔跑着,手中拿着自制的小玩具,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家家户户的屋顶上,炊烟袅袅升起,与淡淡的雾气融合在一起。那炊烟中,带着腊肉的香气,糯米的甜香,让人垂涎欲滴。

红色的春联贴在大门两侧,黑色的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门前挂着的红灯笼,随风轻轻摆动,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新年的喜悦。

村里的老人们坐在门口的竹椅上,晒着太阳,讲述着过去一年的故事,眼中满是对新年的期盼。

远处的田地里,绿油油的蔬菜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为这个喜庆的日子欢呼。

曹逸一大家也开始忙碌起来。曹逸和弟弟被父亲叫去打扫庭院,他们拿着扫帚,认真地清扫着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一片落叶。

母亲和大娘、二娘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切菜、洗菜、炒菜,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

曹慧和姐姐妹妹们则在房间里整理被褥,把床铺得整整齐齐。

祖父坐在堂屋里,指挥着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二爷在院子里忙着挂灯笼,曹帅时不时跑过去给他递工具,父子俩配合默契。

大爷则在门口张贴春联,仔细地比对位置,力求贴得端端正正。

一家人忙忙碌碌,虽然辛苦,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

祖母看着大家都忙碌着,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可眼神里却透着一丝焦虑,心里想着自己的大小女儿俩家怎么还没到。

她时不时地朝着门口张望,嘴里喃喃自语:“这俩丫头,咋还不来,莫不是路上有啥耽搁了?”

一旁的父亲看出了祖母的心思,宽慰道:“娘,别着急,兴许是孩子们贪睡,起晚了,这就快到了。”

祖母轻轻叹了口气,点点头:“但愿如此,这过年啊,就盼着一家人齐齐整整的。”

说罢,又忍不住往门口瞧了瞧。

快到午时,大姑和小姑的身影终于出现在了门前。

“娘,我们来啦!”大姑大声喊道,脸上满是喜悦。

小姑也笑着说:“让您久等啦!”

祖母脸上的焦虑瞬间消散,换上了灿烂的笑容,迎上前去:“可算把你们盼来了,快进屋,快进屋!”

大姑和小姑带来的孩子们也乖巧地向祖母问好,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走进院子。

“一路上累不累啊?”祖母关切地问道。

大姑摆摆手:“不累不累,就是孩子调皮,耽搁了会儿。”

小姑附和着:“是啊,好在没误了这团圆饭。”

曹逸父亲三兄弟赶忙迎了上去,给大姑、大姑父、小姑、小姑父打招呼。

大姑父名叫赵大牛,身材魁梧,为人豪爽仗义。大姑名叫曹秀,性格泼辣直爽,做事风风火火。他们育有一子一女,大儿子赵鹏,女儿赵婷。

大姑父赵大牛那边就兄弟二人,从小相依为命。年轻时候练过武,练就了一身结实的腱子肉和不凡的身手。

赵大牛常常忆起往昔岁月,感慨地对众人说道:“想当年,我和我兄弟在那艰苦的日子里,相互扶持,为了生存没少跟人拼命。还好年轻时练过武,能有几分自保的能力。”

曹秀在一旁插话道:“就你那三脚猫功夫,还整天挂在嘴边。”

赵大牛嘿嘿一笑:“媳妇,这功夫虽不顶尖,但也能派上用场不是?”

赵鹏一脸崇拜地看着父亲:“爹,以后您也教教我。”

赵大牛拍着儿子的肩膀:“行,小子,只要你肯学,爹倾囊相授。”

说起练武的经历,赵大牛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热血的青春时光。

赵鹏,十五岁的少年,身材高挑,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他平日里喜欢舞枪弄棒,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英勇的将军,保家卫国。性格开朗的他,在村里也结交了不少好友,大家都喜欢和他一起玩耍。

赵婷,十二岁的小姑娘,生得清秀可人。她心灵手巧,擅长刺绣和女红,绣出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性格温顺的她,在家里也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经常帮着母亲操持家务。

小姑父名叫张华,身形清瘦,看起来文质彬彬。小姑名叫曹玉,温柔娴淑,说话轻声细语。他们的孩子是两个儿子,大儿子张辽,小儿子张合。

小姑父这边有个姐姐嫁在本村。张华读过学堂,自觉科举不成,也不忍家里父母太过辛劳,便毅然选择从商。

张华常与人提及那段过往:“想当初在学堂,我虽日夜苦读,却深知自己并非科举之才。看着父母为我操劳的身影,我实在于心不忍,索性投身商海,倒也凭借几分头脑,谋得些生计。”

曹玉在旁温柔地说道:“夫君能有这般决断,也是咱家的福气。”

他姐姐也附和道:“是啊,弟弟这脑子,做生意是把好手。”

张华微笑着说道:“往后还得继续努力,让家里人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