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后排的两个学子悄悄传着纸条,上面写着对假期的各种计划。夫子偶尔扫过他们一眼,他们便立刻正襟危坐,装出一副认真的模样,可夫子一转身,他们又故态复萌。
整个课堂看似安静,实则暗潮涌动,学子们的心思早就飞到了即将到来的假期里,哪还有心思听夫子讲学。
李夫子给曹逸和师弟陈玉轩讲着学堂安排。
李夫子捋了捋胡须,神色严肃地说道:“此次秋收假,学堂有诸多事项需告知你二人。假期虽至,但学业不可荒废,为师会布置一些功课,待假后归来检查。”
曹逸和陈玉轩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认真聆听。
李夫子接着说:“假期中,你们要每日温书,不可懈怠。还有,要帮着家里做些力所能及之事,体会父母之辛劳。”
陈玉轩微微点头,应道:“夫子放心,学生谨记。”
曹逸也赶忙说道:“学生定当遵循夫子教诲。”
李夫子满意地看着他们,又道:“另外,假后归来,会有一场小考,检验你们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切不可掉以轻心。”
学堂放学,学子们如脱缰的野马一般,迫不及待地冲出了学堂。
有的学子欢呼雀跃,和身边的伙伴们高声谈论着即将到来的假期;有的则脚步匆匆,归心似箭,恨不得立刻飞回家中;还有的一边走一边回头,和同窗好友挥手道别。
几个调皮的学子在路上追逐打闹,笑声响彻街头巷尾。一个胖胖的学子跑得气喘吁吁,脸上却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有两个学子并肩而行,交流着彼此假期的计划,憧憬着美好的时光。其中一人说道:“我要在假期里学会骑马,那一定威风极了!”另一人则回应:“我还是想多读几本好书,增长见识。”
街道上满是学子们的身影,他们带着对假期的期待,渐渐消失在人群之中。
曹逸、王路、陈玉轩三人在学堂门口相互告别。
曹逸笑着对王路和陈玉轩说道:“二位,这秋收假可得好好放松放松,咱们假后再见!”
王路拱手说道:“曹逸兄,愿你假期愉快,咱们到时再一同切磋学问。”
陈玉轩也连忙点头:“是呀,师兄、王路,咱们都各自好好享受这假期。”
说完,三人相视一笑,然后各自转身,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去。
曹逸迈着轻快的步伐,想着回家要与家人分享在学堂的趣事;王路哼着小曲,脚步略显轻快,心里想着多帮家里做事,用功读书;陈玉轩则怀揣着对假期读书的计划,步伐沉稳地往家赶。
三人到家后,曹逸刚迈进家门,就看到二娘在灶房里忙碌,三姐则在一旁帮忙洗菜。
“二娘,三姐,我回来啦!”曹逸说道。
二娘从灶房探出头来,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逸儿回来啦,快去歇歇,一会儿就能吃饭了。”
三姐手里不停,笑着对曹逸说:“今天学堂里怎么样?”
曹逸走到三姐身边,说道:“一切都好,明日就开始秋收假了。”
王路到家时,父亲正坐在堂屋里休息。王路恭敬地给父亲请安,父亲笑着问道:“今日学堂可还顺利?”王路答道:“父亲,明日就放假了,孩儿想趁着假期帮家里多做点事。”父亲满意地点点头。
陈玉轩走进家门,看到母亲正在厨房忙碌。他走进厨房说道:“娘,我来给你打下手。”母亲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你这孩子,刚回来就不先歇歇。”陈玉轩摇摇头说:“不累,能帮娘干活我高兴。”
秋收假通常会持续约半个月至一个月不等。这个假期对于学子们和农家来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于学子们而言,秋收假是他们难得的参与家庭劳作、体验生活艰辛的机会。通过帮助家人收割庄稼、晾晒谷物等农活,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培养勤劳节俭的品质,也更加珍惜在学堂读书的时光。同时,这也是他们与家人增进感情、分担家庭责任的时刻。
对于农家来说,秋收假意味着有了更多的劳动力来抢收庄稼。在这个农忙时节,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着一年的收成。学子们的归来,能加快秋收的进度,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为家庭的温饱与生计贡献一份力量。
秋收假不仅是一段休息与劳作的时光,更是传承农耕文化、培养家族情感和锻炼个人品质的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