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不同的人(上)(2 / 2)

父亲为了多收些粮食,没日没夜地在田间劳作,最终劳累过度,一病不起,家中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了小女孩和母亲的身上。

母女俩望着那片收成不好的田地,满心忧愁。小女孩不过十来岁的年纪,却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苦涩。

母亲的脸上早已没了笑容,只有深深的皱纹和疲惫的眼神。

“娘,这可怎么办呀?”小女孩带着哭腔问道。

母亲强忍着泪水,安慰道:“别怕,孩子,咱们一起努力,总能收完的。”

然而,面对那大片待收割的庄稼,母女俩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

在那片收成不佳的稻田里,母女俩的身影显得格外单薄而又坚定。

白天,太阳高悬,酷热难耐,母女俩却一刻也不敢停歇。母亲弯着腰,双手不停地收割着稻谷,汗水顺着她那布满皱纹的脸颊不停地流淌,浸湿了她的衣衫。小女孩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奋力地劳作着,她的小手因为长时间的劳作而磨出了水泡,但她咬着牙,一声不吭。

夜晚,明月高悬,清冷的月光洒在田间。母女俩依旧借着微弱的月光,继续收割。周围一片寂静,只有她们手中镰刀挥舞的声音。母亲的动作渐渐变得迟缓,可她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倔强。小女孩的眼皮直打架,但她强撑着不让自己睡去。

当终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家中,等待她们的却不是温暖的床铺和舒适的休息。屋里,生病的男人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着。母女俩来不及喘口气,便又开始忙碌起来。

母亲打来热水,为男人擦拭身体,试图减轻他的痛苦。小女孩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熬着药,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她手中捧着的是这世上最珍贵的东西。

药熬好了,小女孩轻轻地吹着,生怕烫着父亲,然后一点一点地喂给他。男人喝下药后,沉沉睡去。母女俩这才松了一口气,可她们却不敢休息太久,因为明天还有更多的稻谷等着她们去收割。

时间一天天过去,母女俩依旧在这艰难的生活中苦苦挣扎。

每一个清晨,她们在公鸡的打鸣声中醒来,顾不上洗漱,就匆匆赶往稻田。田地里的稻谷似乎永远也收不完,无论她们怎样拼命,都只是杯水车薪。

中午时分,烈日当空,母女俩的喉咙干得快要冒烟,肚子也饿得咕咕叫,但她们只能就着生水,啃几口干粮,便又继续埋头苦干。

夜晚回到家中,照顾完生病的男人,她们累得瘫倒在地,全身的骨头像散了架一般。然而,即便如此,第二天她们还是会强撑着起身,重复着前一天的辛苦劳作。

日子就这样缓慢而又沉重地流逝着,母女俩的面容日益憔悴,村里别的人户都陆陆续续收完了稻谷,只有这母女俩的田地里还剩下未收割的庄稼。

看着别人家的谷仓满满当当,院子里充满了丰收的欢声笑语,母女俩的心中满是焦急与无奈。

她们每天依旧早出晚归,拼命地挥舞着镰刀,可那剩下的稻谷就像在故意捉弄她们,怎么也收不完。

母亲的双手已经布满了血泡,每一次握紧镰刀都钻心地疼;小女孩的脚步也越来越沉重,仿佛灌了铅一般。但她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一旦错过最佳的收割时机,这一年的辛苦就可能白费。

村里的人路过时,会投来同情的目光,也有人劝她们:“别太拼命了,能收多少算多少吧。”可母女俩只是默默地摇摇头,继续弯下腰劳作。

在这漫长而又艰辛的日子里,母女俩的心就像被一块沉重的石头压着,喘不过气来。但为了病重的男人,为了这个家,她们在这片稻田里坚守着,期盼着能有一个奇迹的出现。

没有奇迹出现,地里的粮食因为连绵的秋雨开始发霉发芽。母女俩望着这一片狼藉,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母亲呆呆地站在田边,双手颤抖着:“这可怎么是好?这是咱们全家的指望啊!”

小女孩紧紧咬着嘴唇,强忍着不让眼泪落下:“娘,咱们不能就这么放弃。”

她们冲进雨中,试图抢救一些还能挽回的粮食,可雨水无情地打在她们身上,冰冷刺骨。

那些发了霉的稻谷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仿佛在嘲笑着她们的努力。母女俩的衣服湿透了,心也跟着凉透了。

“老天啊,你为何如此不公!”母亲绝望地仰天大喊。

小女孩满脸泥水,声音带着哭腔:“娘,咱们回家吧,爹还等着咱们照顾。”

母女俩相互搀扶着,在雨中蹒跚离去,身后是那片被毁掉的稻田,和她们破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