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收获的喜悦(2 / 2)

田间地头,几个农夫一边劳作,一边嘀咕:“你们说曹逸家会把那育秧法教给咱们不?我家那几亩田,要是也能用这法子,收成指定能好不少。”

“谁知道呢,这可是人家的宝贝,哪能轻易外传。”另一个农夫直起腰,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村里的几个妇女聚在一处,也在说着此事。“我听说曹逸家今年就是靠着那育秧法,粮食堆满了仓。要是能传给咱们,咱们也能过个丰年。”

“可这事儿哪有那么容易,人家凭啥白白告诉咱们?”有人皱着眉头,一脸的担忧。

村里的大柳树下,一群孩子玩耍之余,也在讨论。“我父亲说要是能学到曹逸家的育秧法,咱家就能天天吃上白米饭啦。”一个小男孩充满期待地说道。

“我也想我家能多收点粮食,这样我就能有新衣服穿了。”一个小女孩眨着大眼睛。

整个村子里,无论男女老少,都在热切地关注着曹逸家的育秧法是否会传授出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怀着一份期待和忐忑。

曹逸一家人自然也知道了村里四处都在谈论育秧法的事儿。

这日晚饭过后,一家人又聚在了堂屋里。曹逸的父亲皱着眉头说道:“如今村里都在盼着咱们能把育秧法传出去,这可如何是好?”

曹逸的母亲附和道:“是啊,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的,要是不传,怕是要被村里人埋怨。”

大爷坐在一旁,沉思片刻后说道:“可要是传了,咱家以后在村里的优势可就没了。”

曹逸静静地听着长辈们的讨论,心中已有了主意,他说道:“父亲,娘,大爷,我觉得咱们还是应该传出去。大家都是邻里乡亲,共同富裕才是长久之道。”

曹逸的祖父点了点头,说道:“逸儿说得在理,咱们不能只顾自家,要多为村里着想。”

曹逸接着说道:“长辈们,这育秧法传是要传,但什么时候传现在先不急。村里的人光想着育秧法,都忘了现在税收不一样了,今年可是十税一,不是以往的十五税一。咱们得先把交税的事儿安排妥当,再来考虑育秧法传授的具体时间和方式。”

曹逸的父亲一听,眉头皱得更紧了,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唉,这税收加重,可真是雪上加霜啊!确实得先把这事儿捋清楚,不然交不上税,麻烦就大了。”

曹逸的母亲面露愁容,忧心忡忡地说道:“那咱们得赶紧算算,看看交完税后还能剩下多少粮食,可别误了事。”

大爷拍了一下大腿,着急地说道:“对啊,这育秧法先放放,税收才是当务之急,可不能因小失大。”

曹逸的祖父捋着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大家莫慌,咱们先把家里的存粮盘点清楚,再做打算。”

一家人神色紧张,纷纷开始盘算着如何应对这税收的变化。

曹逸看着长辈们神色紧张,清了清嗓子自信地说道:“长辈们,你们别太担心。这个育秧法就是应对税收提高的妙方,今年咱们家的粮食不会少。有了这法子,就算税提高了,咱们也能扛得住。”

父亲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疑惑:“逸儿,你真这么有把握?”

母亲也急切地问道:“儿啊,可别是你一时逞强说大话。”

大爷目光紧紧盯着曹逸:“逸儿,这可不是能随便夸口的事儿。”

祖父倒是若有所思,缓缓说道:“逸儿既然这么说,想必是心里有数。”

曹逸挺直了腰杆,目光坚定:“大家放心,这育秧法的成效你们也看到了,只要咱们明年继续用,多开垦些荒地,粮食产量肯定还能增加。”

接着说道:“等村里的人交了税之后,会更急着想要育秧法。”

曹逸话音刚落,父亲便点了点头,说道:“逸儿说得在理,等村里人交了税,看到自家粮食的减少,定会更急着想要咱这育秧法。”

母亲附和道:“可不是嘛,到时候他们怕是要天天上门来求了。”

大爷皱着眉,担忧地说:“那咱们可得想好应对之策,别到时候乱了阵脚。”

祖父沉思片刻,说道:“急归急,但咱们也不能随意就传了,得让他们知道这法子的珍贵,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