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这样的约束,他何尝不能亲自杀进盘龙界、一举将那里的武者杀光?
而从已经发生的情况看,显然是有个别界别的始祖违反了伯虏廷的规矩、擅自离开了自己所在的界别。
当然,迄今为止,这只是他所作出的猜测,没有任何实实在在的证据。
要想获取实实在在的证据,必须前去求助伯虏廷,因为伯虏廷对每个始祖的行踪都掌握得一清二楚。
求助伯虏廷,这也是一件不能随随便便做的事,如果贸然求助而结果证实他所怀疑的事情不存在,他就会遭受伯虏廷的处罚。
然而,面对当前的危局,他不求助伯虏廷又有什么办法呢?
思忖再三,他最终还是决定前去伯虏廷求助。
作为一星之主,他不能继续坐视浣星遭受蹂躏。
正在吸收浣星地心之力的燕阳,如果知道凌昆作出这样的决定,就一准会笑疯。
浣星武者在盘龙界两番全军覆没、在本界遭受重创,全是燕阳一人所为,凌昆却把这样的举动怀疑到罗天域其他界别的始祖身上,让那些始祖替燕阳背锅,想法尽管有一定道理,在燕阳看来却是思路清奇。其他界别的那些始祖,跟浣星,或者具体地说,跟凌昆本人无冤无仇,为什么要对浣星人下这样的狠手呢?
但凡有理智的人都不会产生这样的怀疑,然而凌昆不但怀疑了,而且因为产生了这样的怀疑,居然还要去伯虏廷加以证实,显然是钻了自己那毫无根据的先入之见的牛角尖,而他自己却浑然不觉。
当局者迷,凌昆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幸好燕阳不知道凌昆有这样的奇葩想法,不然的话,他说不定会主动跳出来跟凌昆理论一番。
因为不知道凌昆有这样的想法,燕阳才能安然地在浣星的地心吸收那充沛的能量。
他疯狂地吸收这里的能量,就是为了下一步对付包括凌昆在内的浣星最高阶武者。
他已经在浣星进行了第一波攻杀,而从止杀的角度看,这还远远不够,浣星武者仍然有能力对盘龙界发动大规模攻击。如果他进行了第二波、第三波攻杀,那么浣星上的有生力量便会大幅度减损,对浣星武者的震撼力便会进一步增强。到了那个时候,他以杀止杀的目的应该就能实现了。
打蛇要打七寸,即使没打到七寸,起码也要把它打痛,使它不敢再露出狰狞的獠牙来害人。
这就是燕阳心底那久已成熟的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