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驻防此地的亲军也与新来的殿中令史吴离交割防务。</p></p>
从这一刻起,守御后宫的力量换成了一千名梁宫侍卫,亲军则搬到光极、建始等殿戍守。家具陈设被重新摆放了,换成了梁宫熟悉的样式。</p></p>
庾文君来到了寝室,和殷氏一起,亲手铺床榻。</p></p>
荀氏把邵勋最喜欢的茶具带过来了,遣人清洗一番后,又选了一间殿室做书房,摆放到了里面。</p></p>
毌丘氏一边监督宫人们卸下文房用具、饮食器具,一边暗叹到底不是正牌朝廷,连内官都没有,什么事都要她们盯着。</p></p>
实在不行,选一些女官得了。</p></p>
一众女人就这样折腾了一下午,昭德殿很快焕然一新。</p></p>
明明没什么大的改动,但就是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p></p>
庾文君满意地看着这一切,这就是她和夫君的家了。</p></p>
最喜欢做这些事情了!</p></p>
军政事务真的很烦,直让人昏昏欲睡,她都是赶鸭子上架,勉力为之。</p></p>
宁朔宫前殿也忙碌不休。</p></p>
一部分枢机官员搬到了光极殿左右的偏厅居住、办公,但大部分则在宫前御道附近。</p></p>
阊阖门左边是相国府,原刘粲的府邸。</p></p>
平阳城破之时,刘粲府内仆婢逃散一空,后被军士接收,军谋掾张宾曾在此居住过一阵子。</p></p>
现在他搬出来了,以给另外一人腾位置——</p></p>
“诸君无忧,老夫已处理好首尾。”王衍下了马车,笑呵呵地说道:“数路大军伐平阳,创中兴十余年来未有之大捷,天子喜甚,已将汉宫改名为‘宁朔宫’,赐予梁公。”</p></p>
温峤规规矩矩跟在王衍身后,道:“或许过阵子就是‘梁王’了吧?”</p></p>
“不用太久,天使已在路上。”王衍容光焕发,笑意吟吟。</p></p>
温峤一怔,道:“梁公不回洛阳接受册封?”</p></p>
“梁公不喜。”说到这里,王衍也有些郁闷,只能叹道:“天子也不喜。”</p></p>
温峤点了点头。</p></p>
还能怎样?天子和权臣都不想互相见面,只能这样了。</p></p>
再者,经历了前阵子那场数万人的大会操,谁敢废话?</p></p>
温峤想起了梁公提出要评定虏姓门第的事情。</p></p>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事实上关系到士人的利益,一点都不小。但温峤与友人谈及,却见到了那一副副忿忿不平,却又不敢公然反对,最后强自咽下这口气的脸。</p></p>
威望啊威望,攻破敌国都城的威望镇压了一切。</p></p>
士人的不满只能被迫转入地下,默默蛰伏,以待天时。</p></p>
进入相国府后,王衍左右扫了扫,微微颔首。</p></p>
大将军主簿郑隆松了口气。</p></p>
王军司可是顶级士人,眼光自然是很刁的,他都觉得满意了,看样子刘粲还是有几分品味的。</p></p>
此事办妥之后,他便悄然告退,然后三步并作两步,穿过阊阖门,来到了右边的右司隶寺、御史寺。</p></p>
宁朔宫正前方只有这三个机构,预示着刘汉实权人物的排序。</p></p>
相国是刘聪特置,本是给立有殊勋的官员死后的赠官。后来为了把皇位传给亲生儿子,于是把相国实权化了,由刘粲亲领。</p></p>
嘉平年间,刘聪“大定百官”,改设七公的同时,置御史大夫及州牧,位皆亚公。</p></p>
又省吏部,改置“左右选曹尚书”。这两个官位连同左右司隶、左右单于辅,皆“位次仆射”。</p></p>
这是一个胡汉融合的政权,官制和刘渊时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p></p>
刘聪不是废物,相反是有一定能力的,他一直在思考如何稳定他的这个胡汉二元制国家——这也将是邵勋会面临的问题。</p></p>
刘聪改革时,刘汉正处于鼎盛状态,拥有并州大部、关中一部、河南地一部、司州一部、冀州及青州几乎全部。</p></p>
当时是也,左右司隶管汉民,各领二十余万户百姓,每万户设一内史。</p></p>
左右单于辅管包括匈奴在内的胡人,各主十万落。</p></p>
从这便可以看出,左右司隶绝对是实权官位,虽然“位次仆射”,实权则远胜之,故右司隶寺就位于阊阖门附近。</p></p>
右司隶寺留给了左长史裴邵及其幕僚办公,御史寺给了右司马羊忱。</p></p>
大街对面,还有左司隶寺、左右光禄寺,各自住进了不少官员。</p></p>
平阳西郊还有单于台,是刘汉大司马、大单于、单于左右辅的办公场所,如今住进了以护夷长史苏恕延为首的一群人——后期还会进新人,毕竟单于台屋舍众多,与城内的相国府一样,是刘粲的办公地点之一。</p></p>
从汴梁赶来此地的朝贺官员们,也将临时入住单于台,相当于馆驿了。</p></p>
郑隆看着裴邵与友人谈笑风生,佐吏们忙忙碌碌,搬来大批档案、书籍、文稿、印信及各种办公用品,顿时放下了心。</p></p>
得到一座未遭战争破坏、功能完整的都城,真的太好了。</p></p>
“王者受命于天,创业兴邦,上顺天意,下绥人民……”郑隆耳朵尖,听到左长史府的几个属吏的闲谈之语,顿时笑了。</p></p>
打下平阳,大将军府、梁国所有人的士气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不唯领了赏的军士们士气高,官吏们也很振奋啊。</p></p>
内心之中可以对梁公有意见,但他的功绩也是实打实的,无可否认。</p></p>
郑隆几乎可以肯定这几个属吏对梁公有不满意的地方,但他们也有对梁公非常满意的地方。</p></p>
人无完人,怎么办?只能看整体了。</p></p>
梁公虐我士人千百遍,我还要忍着内心的不适,为你当官……</p></p>
功绩、威望压倒了不满,这就是梁公治下官场的现实状况。</p></p>
天色渐渐暗了,平阳华灯初上。</p></p>
雪花停了半日后,又自天空飘落,给即将到来的新年增添了别样的色彩。</p></p>
在这一刻,平阳内外的文武百官、数万军士纷纷抬头。</p></p>
这场雪,似乎是给平阳新征服者洒下的礼花。</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