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冰芯(1 / 2)

江天野的护目镜上结了一层薄霜,呼出的白雾在零下六十度的空气中瞬间凝成冰晶。

他跪在钻探机旁,手指几乎冻僵,但仍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一片冰芯样本。

这是昆仑站科考队在南纬80度钻取的第三十七段冰层,深达四千米的古老冰层在探照灯下泛着幽蓝的光。

“江教授,气象台说两小时后有暴风雪。”

助手小赵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夹杂着明显的电流杂音。

江天野没有抬头,顺手将冰芯切片放进密封盒。

盒盖上印着《2045-南极-37》的标签,边缘的红色警示条像一道未愈合的伤口。

突然,他的动作顿住了……

显微镜的目镜里,一抹不规则的银光刺入江天野的视线。

那东西看上去比雪粒还小,嵌在冰晶缝隙中,表面布满了细密的纹路。

江天野调高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呼吸不自觉地屏住。

他发现那并不是什么矿物结晶,也不是已知的微生物化石。

六边形的金属结构,边缘锋利得如同刀刃,在冷光下泛着诡异的青灰色。

“小赵,把三号分析仪预热。”

江天野的声音有些发颤,食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戴在左手手腕上的一块旧表。

那块旧表是女儿小满十八岁生日时送给他的礼物,表盘边缘还刻着“致永不妥协的探险家”字样。

实验室的恒温系统在此时发出低鸣之音,与此同时,分析仪的屏幕上跳动着数据流。

江天野盯着逐渐成形的三维模型,后背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渗出冷汗。

模型最终以金属残片的形态显现在眼前,整个内部构造呈现出完美的分形结构。

层层叠叠的几何体像是被冻结的雪花,却又带着工业制品特有的秩序感。

“放射性同位素检测显示,这东西至少有十二万年历史。”

小赵边说凑近屏幕,他的镜片上反射着跳动的蓝光,“但根据元素分析……”

“主要成分是钛合金和硅基复合材料。”

还没等小赵把话讲完,江天野已经接过话头。

他的喉咙有些发紧,“就凭现代的科技,根本无法锻造出这种比例的合金。”

就在这时,气压表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声……

两人同时转头,只见窗外漆黑的冰原上,十几盏探照灯正在疯狂地晃动着。

下一秒,远处突然传来闷雷般的轰鸣,冰层猛然在脚下开始震颤,试管架上的玻璃器皿被震得叮当作响。

“不好,冰震了!”

小赵慌慌张张地扑向紧急通讯器,喊话道:“所有人……立即撤入地下掩体!”

然而……当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紧急撤离时,江天野却一反常态地用双手死死按住了分析仪。

仪器上,模型正在分解最后一层结构,金属残片的核心处浮现出一种蜂窝状的空腔。

经验告诉江天野,那种孔隙绝对不是自然形成的,因为每个六边形孔洞都精确到了微米级别。

冰层震动在此时变得愈发剧烈,天花板上的冰渣被震得簌簌落下。

江天野在摇晃中猛地抓起密封盒,他的力道大得几乎连指甲都掐进了密封盒的塑料外壳。

最后一瞥间,屏幕上的分析结果刺痛了他的眼睛。

分析结论显示:金属表面检测到弱磁场,脉冲频率与人类脑电波的a波完全一致。

当地下掩体的金属门轰然闭合时,江天野的羽绒服口袋里还藏着那片冰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