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 集 深深忏悔(2 / 2)

赵构的病情如同失控的野火,肆意蔓延,日益加重,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宫廷中的太医们虽然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了各种名贵珍稀、价值连城的药材和他们所掌握的最为精湛高超、登峰造极的医术,但都如同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无法阻止那来势汹汹、不可阻挡、势如破竹的病魔的无情侵袭,回天乏术。赵构的生命如同风中那微弱摇曳、随时可能熄灭的残烛,在这黑暗的深渊中苦苦挣扎,垂死挣扎,随时都有可能彻底消失,化为一缕虚无缥缈的幽魂,烟消云散。

在这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最后时刻,赵构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绝望和深深的恐惧,肝胆俱裂。他害怕面对那即将到来的死亡,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和抗拒,害怕在死后面对祖宗们那愤怒和失望、痛心疾首的质问,无言以对,害怕面对天下百姓们那充满怨恨和指责、怒火中烧的目光,无地自容。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一生即将在这无尽的痛苦和悔恨中画上句号,草草收场,而他所留下的,将是一个充满了争议、骂名和耻辱的历史篇章,遗臭万年。

他的身边围绕着一群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伺候着他的宫女和太监。他们虽然表面上毕恭毕敬,尽心尽力,低眉顺眼,但赵构从他们那躲闪的眼神中,依然能够清晰地看到那隐藏在深处的恐惧和疏离,人心惶惶。他知道,他们也在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为这个即将失去皇帝的朝廷的前途感到迷茫和恐惧,不知所措。

“传太子……”赵构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艰难地从那干裂的嘴唇中发出微弱的声音,气若游丝。他希望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能够对太子有所交代,能够将自己心中的悔恨和期望传达给太子,语重心长,希望太子在即位之后,能够吸取自己的惨痛教训,不要再重蹈自己的覆辙,不要再犯下同样不可饶恕、天理难容的错误,痛心疾首。

太子在接到传唤后,匆匆忙忙地赶来,心急如焚。当他看到赵构那奄奄一息、行将就木、命悬一线的样子,不禁泪如雨下,悲痛欲绝,心如刀绞。

“吾儿……朕错了……岳飞之事……乃朕一生之过……你即位后……定要……”赵构的声音越来越微弱,越来越模糊,断断续续,最终如同风中的残烛,悄然熄灭,没能说完他心中最后的嘱托,抱憾而终。

随着赵构的眼睛缓缓地闭上,那曾经掌握着天下生死大权的双手无力地垂落,宫廷中顿时响起了一片撕心裂肺、悲痛欲绝的悲哭声,响彻云霄。但这哭声,无论多么凄惨,多么悲凉,多么哀伤,都无法掩盖赵构一生所犯下的过错,也无法消除他心中那深深的悔恨和自责,追悔莫及。

赵构驾崩之后,南宋朝廷瞬间陷入了一片混乱和动荡之中,风雨飘摇。新即位的太子虽然怀着满腔的热血和抱负,踌躇满志,努力想要重振朝纲,力挽狂澜,恢复南宋昔日的辉煌,雄心勃勃。但岳飞之死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却如同一场无法消散、挥之不去的阴霾,始终笼罩着整个南宋,阴魂不散,无法消除。百姓们对朝廷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失望透顶,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失望,人心惶惶。军队的士气低落,萎靡不振,士兵们失去了往日的斗志和勇气,丢盔弃甲。金兵趁机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趁火打劫,加紧了对南宋的侵略和掠夺,烧杀抢掠,边境地区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而在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赵构因为错杀岳飞这一令人痛心疾首、悲愤交加的事件,永远被后人所诟病和指责,千夫所指。他的名字,成为了昏庸无能、自毁长城、遗臭万年的代名词,臭名昭着。每当人们提起南宋那段波澜壮阔、充满血泪、悲壮凄凉的历史,都会想起这位皇帝那愚蠢至极、令人发指、天理难容的决策,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一系列惨痛无比、无法挽回、惨绝人寰的严重后果,痛心疾首。他的名字,将永远被铭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成为后人引以为戒、警醒自身的反面教材,警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