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舜命禹治水救民(2 / 2)

逆袭修仙 文岳 1859 字 8天前

一天,前往淮水岸边查看地势,看到一个水怪形状像大树,长十多丈,身体像黑漆,它的声音戛戛作响,浮在岸边,用身体触碰岸边,岸边都因此崩塌。禹召集本地的父老询问,老人说:“这叫支期巫,当天阴的时候就沉浮出没,掀起怪浪高数丈,毁坏百姓的房屋。”禹于是命令士兵数千,都拿着强弓硬弩,等它出现,登上高处射击它。第二天这个怪物果然浮出水面,士兵都登上山射击它,箭密集如雨,支期巫死在水中。禹看到水怪已经除去,下令三军动工挖掘壕沟。只见水流汹涌澎湃,越过岸边数丈。三军纷纷逃散。看到一只兽行走在水面,往来如飞,没有耳目,八首八足。禹询问各位父老,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也命令士兵射击它,没有一箭射中。禹叹息说:“天啊这是让我不能成功,大概是让这些百姓长久地和鱼鳖为伴了!”闷闷不乐不已。

这天夜里又梦见玄夷使者对他说:“这是天吴,不吃东西不会死,千年才死。我为你召唤庚辛之神来治理它。但需要用铁门四扇辅助,各长八尺,宽四尺,厚一尺。铁柱十六根,长一丈,各重八百斤。铸造好沉入水底,让一千士兵齐声呼喊,‘雕其骨,刻其脂,戕锣戕锣,委渚为夷。’仍然鸣金击鼓,来助长庚辛之神的威风,等到波浪平静就停止。”说完就离开了。禹记住他的话,命令军人按照方法铸造铁门铁柱,沉入水中,敲锣打鼓呐喊的声音,传到一百多里之外。只见阴云四处密布,怪风波浪拍打不停。不一会儿云开浪息,禹下令停止锣鼓,分拨疏通,十天就完成了。

禹非常高兴,到岷山,疏通开凿江流。到白帝城,看到那里悬崖峭壁,水门狭窄。命令军人用火焚烧,打不开。工人说:“不能做。”禹说:“岷山周围千里,只有这一条通道,如果不安置水流,它的危害比淮河的水还要大。如今暂时辛劳,就能永远安逸。你们不要阻拦。”这天夜里梦见神赐给他九头牛和黄龙来引导水流。第二天开工,岸崩塌如同雷声,上面起自西陵峡,中间是巫峡,下面到归峡为止,三峡共七百多里,顷刻之间就疏通了。至今西陵峡的峭壁,还有影子没有消失。所以人们都称他为神禹。一带的江流底部平整。禹于是向南登上宛委山,取来黄帝的《水经》观看。然后向南疏通云梦、洞庭、潇湘、沅沣、长酉、资、溆、渐九江,治理完成后,就向东疏通彭蠡、震泽、松江、娄江、东江三江。

在他向东疏通三江的时候,三次经过涂山氏的家门而不进去。涂山氏自从丈夫离开后,生的儿子四岁,名叫启。听说丈夫治水经过他家,抱着启出来看,启呱呱地哭泣。禹都不回头,不因妻子儿女扰乱他的心,只把测量水流治水作为紧急的事务。在外十三年,所到之处都是欢声载道,百姓用竹篮盛着饭,用壶装着汤来迎接。禹呼唤百姓告诉他们说:“如今洪水已经平定,粮食可以种植,必须辨别土地的颜色来耕种,你们从此可以安心了。百姓感谢。禹于是回朝复命。

却说舜帝设立朝会,聚集两班文武大臣,行拜舞山呼之礼完毕,问群臣说:“朕命令禹去治理水患,到如今已经十三年,不知道成效如何?”皋陶出班上奏说:“臣听说禹治水,三次经过家门而不进去,如此辛劳,怎么会不成功!”话还没说完,传奉官上奏禹治水回朝。舜帝急忙命令宣他进来。禹到了,在殿阶下拜伏,山呼万岁完毕,舜帝慰劳他说:“你离开十三年,朕没有一刻不在心里挂念。如今你治水,成功了吗?”禹叩头上奏说:“仰赖圣上的洪福,九州已经治理妥当,臣治理洪水很有秩序。从今以后,想必不会再有受害的情况了!”舜帝说:“你可以将治理的要点,详细说一遍,让朕知晓。”禹上奏说:“臣辞别陛下的那天起,从帝都开始,于是先开通九州,其次疏通九条道路,围堵九个湖泽,测量九座山。陆路乘车,水路乘船,泥路乘橇,山路乘檋。教导百姓挖地把水引到海里,驱赶蛇龙放到草丛里。水从地下流过,这就是江、淮、河、汉。险阻的水流已经远离,危害人的禽兽消失,然后百姓能够在平坦的土地上居住。百姓又得到低洼潮湿的土地来种植五谷,从此百姓能够有充足的食物了。”舜帝听了禹的上奏,非常高兴说:“皋陶之前说你治水勤劳,在外十三年,三次经过家门,不顾妻子儿女,不进家门。朕想如果不是怀着极大的诚心,怎么能做到这样?自从开天辟地以来,没有人有像你这样的功劳!”舜帝看着群臣说:“朕的儿子商均不成器,朕想要立禹来代替朕的位置,诸位爱卿认为怎么样?”群臣上奏说:“陛下洞察得非常明白,臣等愚昧,恳请陛下圣裁。”禹听到舜帝和群臣的话,惊恐害怕得汗流浃背,不敢回应,只是叩头而已。舜帝又看着禹说:“你应当努力成功,不要辜负朕的托付。”禹不敢说一句话。舜帝说:“你们暂且退下。”

一天,舜帝命令准备车驾向南出行,巡狩到苍梧之野,忽然身体染上寒疾,一病不起,不能乘车回朝。于是召禹和群臣到苍梧,后来娥皇、女英也到了。舜帝看到群臣都到了,召他们到卧榻前,各自叩头问安完毕,舜帝说:“朕出来南巡,突然染上风寒,没想到病情如此沉重,恐怕不能起身和你们众臣再商议朝政事务了。朕的儿子商均不成器,之前曾经和你们说过,朕驾崩之后,众臣可以立禹来代替朕的位置。各自应当遵守朕的嘱咐,不要有其他议论。”又召禹说:“你德行传播在国内,名声传遍天下,百姓都对你欢心,代替朕的位置,你要努力不要推辞。”禹只得唯唯诺诺地接受命令。舜帝呼唤两位后妃说:“朕承蒙先帝不抛弃,授予天下,又把你们两个嫁给我,这份恩情和仁德,没有报答的日子。只是朕继承皇位,不敢贪图安逸,如今使得天下安宁,都依赖二位爱卿在内辅助扶持。没想到一病到这个地步,自己知道没有起身的日子,不能和二位爱卿长久相伴。朕驾崩之后,天下授予禹。二位爱卿自己保重。”舜帝说完就驾崩了。在位六十一年,享年一百一十岁。娥皇、女英非常悲痛,泪水洒在竹子上,都变成了斑点痕迹。禹和群臣立即举行殡礼,把舜帝葬在九嶷山。众臣跟随两位后妃驾车回朝。禹回到家,就和妻子逃到阳城。众臣找到他,叩头下拜。禹说:“我德行浅薄见识粗疏,怎么能主宰天下?先帝况且有儿子商均,我怎么敢贸然承接大位!”皋陶说:“不遵君命,这是一罪。把万民交给不成器的人,这是二罪。如今不接受命令,致使天下没有君主,这是三罪。请您仔细考虑。”禹说:“承蒙您的教导,我实在不能胜任这个职位。”皋陶说:“不可太谦虚。天下不可一日没有君主,请上车驾。”禹见众臣逼迫,只得出发,众臣簇拥禹的车驾回朝。不知后事如何,再听下回分解。

胡五峰评论说:读五帝的书,然后知道圣人的恩泽惠及百姓之深远。后世有在一时立功,在一邦兴利的人,人们尚且追念恩德而祭祀他们。这几位圣人,对天下万世有功,都不能推立后裔,立宗子,建庙庭,在春秋四季享受天下的祭祀。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