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在张淮深死后,却由仇人之子,为他求来了河西节度使。
经此一事,张承奉与张淮深的旧部们尽弃前嫌,其实他们之间,本也没什么仇怨。
张淮深死了八年,张承奉那时候才多大的岁数,自然没有参与其中。
无论是张淮鼎的支持者,还是张淮深的支持者,他们拥护的都是敦煌张氏的统治。
只不过有人选择支持张议潮钦点的继承人,有人选择支持张议潮的子嗣。
此前不用他们,终究还是当初地盘台下,自己根基不稳,自然就要提拔自己人。
宋闰盈等人收拾心情,向张承奉俯首而拜,不需要旁人见证,张承奉在兰州军府接受众人的效忠,并且逐一考校众人的才能,以此决定他们的去留。
有的被留在军府,有的则往地方任职。
他们辅佐张淮深二十余年,有着丰富的施政经验,有他们的加入,极大的缓解了张承奉在官员方面的匮乏。
不过,经过此事,也让张承奉认识到,预备官员的重要性。
以河陇地区的教育基础,以及民族成分来说,要想大兴文教,非得花费十余年的时间。
张承奉等不得这么久,他准备推行文教的同时,派遣一名心腹留在长安,替他物色人才。
朝廷虽然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但科举制度并没有被废除,每逢恩科,全国各地的应试考生都会云集长安。
张承奉要做的就是挖天子的墙脚,将人才揽在自己的麾下。
与此同时,张承奉又广发求贤令,不问出身,唯才是举。
河陇地区如今没有自己开办科举制的教育基础,但总会有些人才被遗漏,张承奉如今占得这么大的地盘,将来又有意开拓西域,可谓是求贤若渴。
张承奉以张喜首为河陇进奏官,常驻长安,主持河陇进奏院诸事的同时,为他留意入京的士子。
时间一晃而过,在除夕夜里的爆竹声中,送走了乾宁四年(公元897年)。
万众期待的会盟大典,将于明日,也就是乾宁五年(公元898年)的元日举行。
张文彻正紧张的对高台做最后的检查。
他是在张承奉与李茂贞罢兵言和后,被唤来的兰州,由曹仁贵留守沙州。
张承奉将治所搬离敦煌之后,沙州的地位一降再降。
抛开归义军起源于沙州不谈,真要论及户口、以及能够提供的赋税,沙州在张承奉治下十六州之中,只是处在中下游的水平。
以张文彻的地位,继续由他担任沙州刺史,可谓是屈就。
张承奉以张文彻为陇右节度副使,在他回去凉州以后,坐镇兰州,与河陇监军张承业共同治理陇右十一州。
若是遇到二人意见相左之时,则快马发函,送往武威,交由张承奉定夺。
张承业此时也一并来到了兰州,由于朝廷已经与李茂贞和解,河陇军自然不可能继续征讨岐国,否则就是无端挑起边衅。
对于张承奉准备收复西域,张承业表示理解与支持,毕竟安西之地陷落已久,若能光复,又何尝不是一件喜事。
再者说了,如果能够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对于河陇军的财政也是一笔不小的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