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 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死亡率在 50%至 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 4 级(艾滋病为 3 级,SARS 为 3 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 2 至 21 天,但通常只有 5 天至 10 天。
目前,南苏丹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疫情,包括加强监测、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卫生设施建设等。同时,国际社会也在积极提供援助,帮助南苏丹控制疫情。
与此同时,南苏丹反政府军开始利用埃博拉病毒疫情,变得蠢蠢欲动起来。他们在各个城镇和村庄散布谣言,声称政府故意隐瞒疫情的真实情况,导致更多的人感染和死亡。这些谣言引起了民众的恐慌和不满,一些人开始对政府失去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