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淘汰的一批人!
先淘汰的一批人!</p>
这个时代虽然也有科考,但是举荐制度的存在,导致了世家大族依旧高高在上。</p></p>
但是如果李云能够在这个时代,复现大明时候的科考制度,那他真的会成为所有读书人,尤其是寒门甚至是农家学子的一颗启明星。</p></p>
毕竟明朝时候,统治阶层已经由世族贵族,转变为士族地主,而士族地主,便不需要什么高高在上的出身,只需要会读书,便可以出人头地。</p></p>
当然了,这么个制度,在明朝后期也引发了种种问题。</p></p>
不过李云不考八股,比较注重实务,相对来说,并不怎么约束思想。</p></p>
这样做,虽然在很多年后,可能会引发更大,更严重的问题,但是李云相信,哪怕出问题,也是会出一些对国家有益处的问题。</p></p>
对于百年甚至几百年之后的事情,李云不想干预,也没有能力干预,他只注重当下。</p></p>
听了杜谦的这句话,李云笑了笑,开口道:“受益兄你是高门大户出身,有一些话你可能不怎么爱听,但是我从始至终都觉得,人不能一出生下来,就被划定了阶层。”</p></p>
“哪怕大部分人这样的,至少…至少要留出来一部分空间,要让有人能够上来,也让德不配位的人,能够下去。”</p></p>
杜谦闻言,沉默了一会儿,叹气道:“京兆杜氏,现在未必算得上是什么世家了。”</p></p>
李云看着他,轻声道:“咱们的事业若是成了,受益兄有的是能力重建杜氏。”</p></p>
从前的李云,还会刻意回避一统天下的议题,总觉得这个事情太过遥远,如果一直想这个虚无缥缈的事情,有点不够务实。</p></p>
但是现在,他已经不再回避这个问题了,甚至已经开始为这件事情,做一些提前的准备,比如说这一次金陵文会的问题。</p></p>
事实上,如果他的江东小朝廷建成,各种体系也慢慢健全完善起来,等真到了大业有成的那一天,就可以很丝滑的把这个小朝廷,放大成大朝廷。</p></p>
之所以会有这种转变,实在是因为…哪怕是李云这种踏实的性格,也不得不承认,他距离帝座,已经不算太远了。</p></p>
甚至可以说是一步之遥。</p></p>
尽管这最后一步,需要打败许多许多的同行,要比从前所有走过所有的路加在一起都要艰难,但帝座,的的确确就在李云眼前了。</p></p>
杜谦没有接话,而是低头看了看手上的一份份文书,开口说道:“还差礼科,和吏科两科的题目没有出出来,我今天没有什么别的事情了,与府公一起,把题目拟出来罢。”</p></p>
“礼科的题目偏礼乐制度。”</p></p>
杜谦看了看李云,继续说道:“吏科,就考一些经书,加上对官员制度的策问。”</p></p>
“府公觉得如何?”</p></p>
李云笑着说道:“我这个人读书不多,一些实务上面的题目还可以出,这两科的题目,我还真有些心虚,就交给受益兄来出。”</p></p>
“从明天开始,让这三百人,开始分科报名,可以考一科,也可以七科同考。”</p></p>
“好。”</p></p>
杜谦缓缓点头:“这个事情,我来负责。”</p></p>
…………</p></p>
第二天开始,被安排集中住在金陵的一众才子们,就收到了金陵府衙发下来的告示,上面明确写了这一次文会将会比试的内容。</p></p>
也写明了七科的科目。</p></p>
在告示后面,更是直接写了这么一句。</p></p>
“今天下纷乱,朝廷吏部,久无文书,江南各职,多有空缺,今李府公开办文会,下榜集贤,七科优胜者,可按各科成果,择其优入仕为官。”</p></p>
这简简单单几行字,立时就在这些读书人里炸开了锅。</p></p>
此时,他们大部分住在金陵城原就有的会馆里,不过会馆一下子住不下这么多人,还有一部分被安排住在会馆附近的客店里,不过大部分还是住在会馆,看到这份告示之后,立时就议论纷纷。</p></p>
有一个年纪大一些,约莫四十来岁的读书人,一把撕下了贴在柱子上的告示,看向一众读书人,怒声道:“吏礼户刑工兵,这是什么,这是朝廷的六部!”</p></p>
“这金陵文会想要干什么!李府公想要干什么!”</p></p>
“诸位!”</p></p>
他看向众人,大声道:“这是金陵有人,想要在江南设立六部!这是谋逆!”</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