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贸易,也是贸易。
比起正经的许可商船,他的走私船更容易成为海盗照顾的对象。
跑船的,这可是相当于无限责任公司,人命身家就绑在了这条船上。
再加上他结识的那群西洋人。
只要能挣钱,什么都能搞来。
他便搞了一票军火,武装了商船。
然后就是顺风顺水,越做越大。
大到了什么程度?
他最盛时,手下有10万人,五百条船。
逼的其他的海盗不得不结盟,才能勉强在他之下求生存。
更是跟岛国有密切的生意往来。
俨然是海上王国一般。
不过,商人就是商人。
他并不是烧杀抢掠的那种海盗。
他是为了能正经的经商,而被逼出来不得不当海盗的海盗。
当然,并不是说他的手下没有干过杀人放火的事情。
而是说他的追求,并不在此。
商人逐利,有钱了,内心就渴望一个安稳的结局。
“咳咳~”
伍明突然咳嗽了一下,这余老头怎么给他一种清业方丈的感觉,说起来就停不住,不过好歹清业方丈说的都是干货,这老头光是水故事可不行。
余景行捋了捋胡子,明白了伍明的意思,含笑接着说。
当时的溟州、阗州,甚至还有霸州的沿海。
时常有倭寇作乱。
说是倭寇,其实都是各种海盗。
这时朝廷的态度肯定是严惩不贷的。
不过具体的事,还是要看人来办的。
朝廷中便有了激进派和保守派两方。
不过说来有些讽刺。
主张保守策略的一派,大多是军旅出身的武将。
他们的想法很明确。
海盗倭寇,不同于陆上的敌人。
一股一股的太分散,合在一起又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派军剿灭的成本太高。
而且正值当时北方也有战乱。
战线不宜拉长。
便提出了一个‘以盗治盗’的办法。
伍明心里暗暗赞同,提这个主意的人,一定是看过水浒传的,虽然办法俗了点,但是惯用啊。
而且这种双赢的局面,伍明觉得是可取的。
看见伍明点头。
余景行只能跟着苦笑:“我当年就没有想通这一层道理,也是到现在才看明白。”
老头接着说。
他们当时就是激进派所在的文官势力中的一个小弟。
朝中的博弈相当复杂。
文官又不用亲自上战场,当然是各种提建议了。
一心要彻底,根除海盗。
当时的溟州总督,已经跟汪植谈好了诏安的条目。
允诺了他经商的权限,只望他可以主力清剿海盗。
就当他上岸谈判的时候。
被一心想要根除海盗的文官集团,迅速抓捕,投入了大牢。
然后悲剧就开始了。
群龙无首,原来还有一个统束的海盗王国,就这样化整为零。
这海盗倭寇一直折腾了三十年。
而据传,当时汪植被斩首之前。
当时溟州的总督孙大人,曾经去牢中探望过他。
据传,孙总督当时跟汪植万般的解释,不过事成定局斩首之罪免不了了。
汪植便托付于他。
“我死是罪有应得,只是要苦了沿海两州的百姓......如若孙总督怜惜百姓,我有舰船枪炮图纸,这些年搜罗积累的钱财,还有我的亲信手下,便托付于大人了......”
说到这里余老头终于讲完。
伍明是刚睡醒,吃饱了上线的。
听完故事之后,脑子有点缺氧,一时间处理不了这么多信息。
“余老先生,您到底什么意思,直说吧。”
余景行正了正衣冠。
严肃异常的低声道:“朝中,有人要借此作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