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地盯着两台工作站的屏幕。
primetime开始运行,屏幕上滚动着密密麻麻的日志信息,cpU占用率迅速飙升。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大约半个小时后,primetime终于给出了分析结果:关键路径延迟、时序违例数量等。
然后,轮到“追光者”了。李志远深吸一口气,敲下了回车键。
几乎是瞬间,“追光者”的日志信息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在屏幕上滚动!得益于林轩提出的先进算法框架和李志远团队精湛的并行优化实现,它的运算效率远超众人预期!
仅仅五分钟!
只用了不到primetime六分之一的时间,“追光者”就完成了对整个复杂电路的时序分析!
更令人惊喜的是,它报告出的关键路径延迟与primetime高度一致,但在识别出的时序违例数量和位置上,似乎更加精确,并且还额外标识出了几个由串扰效应引起的潜在风险点,这是primetime标准模式下未能直接报告的!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当结果清晰地展现在屏幕上时,整个EdA团队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几个年轻的工程师激动得拥抱在一起,连一向沉稳的李志远,脸上也露出了难以抑制的兴奋和骄傲。
林轩也走上前,仔细比对着两份报告,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虽然这只是一个点工具的核心引擎,距离商业化发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完善用户界面、报告格式、与其他工具的集成等),但这个结果,已经足以证明: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芯启科技,完全有能力在EdA这个被巨头垄断的领域,点亮属于自己的星星之火!
这个突破性的进展,如同一股强劲的暖流,迅速传遍了整个公司。硬件团队的同事们也纷纷前来祝贺,对这群“神秘”的软件工程师刮目相看。之前因金融危机而有些低迷的士气,被这个“内部喜讯”极大地提振了!
林轩当即宣布,晚上公司聚餐,为EdA团队庆功!同时,他也指示李志远,要趁热打铁,一方面继续优化“追光者”引擎的稳定性和精度,另一方面,要开始规划用户界面和产品化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林轩敏锐地意识到,“追光者”的这次成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可能成为芯启科技撬动未来市场和融资的一个重要杠杆。
他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个“秘密武器”适时地展示给潜在的合作伙伴或投资者?或许,下一次与Vc接触时,除了mp3芯片,这个“超越primetime”的StA工具,会成为一个更具想象力、更能打动人心的故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林轩仿佛看到,芯启科技的EdA版图上,第一颗,也是最关键的一颗棋子,已经落下。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