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咱们可得好好感谢老四。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还只是个小不点,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估计都长成大小伙子了!\"太子妃笑着说道。
\"放心吧,老四回来了,按咱爹的性格,这几天准会让老四去早朝,不用多久,你就能见到他了!\"朱高炽笑着回应。
\"不管怎么样,这次多亏了四叔,要不是因为你他,我的身体也不会好得这么快!\"朱瞻基走过来,微笑着说。
可是大儿子叹了口气,这声叹息拖得很长,看起来像是有什么心事。
\"爹,你怎么了?为什么一脸愁容?\"朱瞻基不解地问。
他是头一回看到老爹这个样子。
但现在明明是好事,老爹的身体恢复了。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按咱爹的性格,很可能会立老四当太子!\"
朱高炽这句话让太子妃和朱瞻基都惊呆了,两人的嘴微微张开。
\"呵呵,是不是觉得很震惊,很意外?\"朱高炽问。
他好像什么都知道,但脸上依旧很平静。
\"你们俩,就是太年轻,太不了解咱爹了!\"朱高炽耐心地说:\"记得靖难的时候,老四可是冲在最前面的!\"
\"那时候,要不是老四一心修仙修道,你觉得,这太子的位置能轮到我吗?\"朱高炽反问。
他对朱棣太了解了,比谁都清楚自己这位老爹。
靖难时,最勇敢的就是朱高烨。
那时朱高炽就知道,一旦靖难成功,朱棣登基,肯定要立朱高烨当太子。
这些年他能稳坐太子之位,除了朱瞻基,还得感谢朱高烨的离开。
现在朱高烨回来了,还特别显眼!
按咱爹的性格,说不定哪天,他的太子之位就得被老四夺走!
要是真到了那一天,不用多想,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皇爷爷,不会这么快就翻脸不认人吧?不管怎么说,您监国也有十个多月了,皇爷爷不会做得这么绝吧?\"
朱瞻基眨眨眼,还是不太敢相信。
\"你这臭小子,就是太年轻了!\"朱高炽瞪了他一眼。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几天,老爷子肯定要把这里所有的奏折、军报都调走!\"
\"总之,这几天我就有这种预感!\"朱高炽淡淡地说。
话音刚落。
朱瞻基笑着摇头对父亲说:\"爹,您想多了,太子之位哪会轻易变动?皇爷爷早就立您为太子了!\"
说到这里,他嘿嘿一笑。这时,东宫外传来小太监的声音:
\"圣旨到!\"
一句话刚出口,屋里的人都愣住了。朱瞻基心里突然一震,难道父皇全知道了?要是真这样,那父皇可太厉害了。
朱高炽第一个反应过来,跪在地上,毕恭毕敬地说:“请问圣上安康!”
太子妃和朱瞻基也跟着跪下,对皇帝的旨意哪敢怠慢。
小太监的声音响亮响起:“奉圣上旨意,自回京那天起,太子批过的奏折、军情报告都要送上来,圣上要亲自查看!奏折和军情没看完之前,太子一步都不能离开东宫!”
朱瞻基心里一沉,父皇果然猜到了!皇祖父真的要查奏折了!他吃惊地看着父亲,看来不能再小瞧这位太子爷了。
朱高炽心里明白,因为他之前跟儿子提过这事。现在老爷子果然来要奏折了。他平静地说:“儿臣遵旨!”说完,又重重地磕了个头。
小太监走近安慰道:“太子殿下别担心,圣上听说有人夸您了,就想看看您的本事呢。您还是起来吧!”
朱高炽站起来说:“所有奏折、军报都在奏事处,我这就去取!”
小太监说道:“太子殿下不必客气,宫里的人已经去拿了,都已经搬出来了。这几天您就好好歇着,圣上绝不会为难您的!”
朱高炽点点头。小太监摆摆手,宫里的人拿完奏折、军报后,默默离开了。
院子里只剩太子一家。朱瞻基看着父亲,半天说不出话。
“我说得没错吧?老爷子等不及了!”朱高炽深吸一口气,太子妃和朱瞻基都不说话。
“爹,从今天起,我再不敢小瞧你了,你简直是神了,什么都懂!”
朱瞻基打量着父亲,觉得今天的老爹和平日不一样,有点琢磨不透。
“唉,明天早朝之后,我要向老爷子辞职了,这太子之位怕是坐不住了。”
朱高炽一边说一边慢慢走进屋子。
剩下母女俩互相看看。
“爹不会是当真了吧?”朱瞻基疑惑地问。
“你爹什么时候吹过牛?他一向稳重,既然这么说,太子之位肯定保不住了。”
太子妃回答,眼神像只母老虎,直勾勾盯着朱高炽的背影。
“那你快想想办法,咱们不会真要回顺天吧?”
她喊了一声,朱高炽却不回应。
太子妃继续嚷嚷:“再不想法子,我们都要饿死在这里了!”
朱高烨回来后,整个应天城都变了,连太子之位也开始摇晃了。
……
在应天城外,千里之外全是水,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水。
水边有座普通的小庙,没什么特别的。
院子里不知何时多了一个黑衣人,手里捻着佛珠在念经。
确切地说,他是个和尚,穿着一身黑袈裟!
他正聚精会神地念经。
没多久,一个男人走进来,刚踏进院子,看见这和尚,立刻跪下磕头。
“参见皇上!”
那男人喊出声。
这话真让人震惊。
毕竟这天下,皇上只有一个,就是朱棣。
可这家伙居然对一个和尚喊皇上。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简直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