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朱雄英、朱允熥和晋王继续推进移民工作。晋王一扫之前暗中阻挠的态度,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项关乎大明民生与发展的大业之中。他清楚地认识到,移民对于中原地区的复兴以及大明江山的稳固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凭借自己在山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深厚的影响力,晋王开始积极协助宣传移民政策。
他不辞辛劳,亲自走访山西各地的大小城镇与乡村。每到一处,便召集当地的乡绅、里正以及百姓,耐心且详细地讲解移民政策的好处与重要性。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目光中透着诚恳与期待:“乡亲们呐,中原之地,土地肥沃,曾经那可是咱们华夏的繁华中心呐!如今朝廷组织移民前往,就是为了让咱们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能在那片富饶的土地上开创新生活。朝廷不仅会提供土地、种子,还有官兵一路护送,到了地方也有官员帮着安置,大家可千万不要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啊!”
晋王深知,单纯的口头宣传还远远不够。于是,他利用自己王府中的资源,制作了大量精美的宣传画和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宣传画上描绘着中原地区肥沃的土地、丰收的景象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小册子里则详细记录了移民的政策、流程、安置地点以及相关的福利措施。这些宣传资料被分发到山西各地,让更多的百姓能够直观地了解移民的情况。
然而,移民工作毕竟涉及众多百姓的切身利益,招募过程中依旧困难重重。部分百姓对移民心存疑虑,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山西这片土地上,早已习惯了这里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要他们背井离乡前往陌生的中原,心中实在是充满了担忧。有的百姓担心到了中原难以立足,害怕无法适应当地的气候、水土;有的则忧虑自己在中原会受到欺负,权益得不到保障;还有的舍不得家中的祖坟和熟悉的邻里乡亲,不愿轻易离开。
面对这些问题,晋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与朱雄英、朱允熥三人围坐在一起,商讨解决之策。晋王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说道:“雄英,依我看,咱们可以挑选一些之前移民的成功案例,让他们回来现身说法,这样或许能消除百姓的顾虑。百姓们亲眼看到身边的人在中原过上了好日子,自然就会心动,也会更愿意响应移民号召。”
朱雄英眼睛一亮,拍手称赞道:“三叔此计甚妙!实实在在的例子可比咱们空口宣传有用多了。允熥,你即刻安排人手,去中原收集那些移民的成功案例,务必详细真实,包括他们到中原后的生活状况、如何适应环境、取得了哪些收获等等。”朱允熥领命而去,迅速组织起一支精干的队伍,前往中原展开调查。
没过多久,朱允熥的队伍便带着满满的收获回来了。他们整理出了数十个移民的成功案例,还将这些案例编写成了生动的故事,并邀请了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移民回到山西。这些移民一回到家乡,便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们走街串巷,与乡亲们分享自己在中原的经历。
一位名叫王福的移民,站在村口的大树下,激动地向乡亲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乡亲们呐,我刚到中原的时候,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啥都不熟悉。可当地的官府对咱们可好了,一到就给分了肥沃的土地,还发了种子和农具。那土地,真的是肥得流油啊,种下去的庄稼长得那叫一个好!我头一年就获得了大丰收,粮食堆满了仓。而且啊,中原的集市可热闹了,咱们种出来的东西都能卖个好价钱。现在我在中原不仅盖了新房,还娶了媳妇,日子过得别提多滋润了!”
乡亲们听着王福的讲述,眼中渐渐露出了向往的神情。他们纷纷围上前去,七嘴八舌地询问着各种问题,王福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除了让移民现身说法,朱雄英、晋王等人还加大了奖励力度。对于那些愿意响应移民号召的百姓,朝廷不仅提供丰厚的物资补贴,还给予他们一定期限的赋税减免。此外,对于一些有特殊技能的百姓,如工匠、医生等,朝廷还会给予额外的奖励和安置优惠。
在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山西百姓的移民热情逐渐被点燃。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主动报名参加移民,原本冷冷清清的报名点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每天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朱雄英、晋王和朱允熥看到这一幕,心中都充满了欣慰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