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春耕指导共参与(1 / 2)

凛冽的残冬裹挟着最后一丝寒意,悄无声息地隐退,温润的春风如灵动的画笔,轻轻拂过中原大地,唤醒了这片刚刚接纳十万移民的热土。田埂间,泥土散发着清新馥郁的气息,那是土地对新一年的热切期许,承载着无数移民扎根于此、开启新生活的希望。而春耕,作为这场新生活的开篇,无疑是他们踏上希望之路的关键起点。

朱雄英深深明白,春耕对于这些移民而言,不仅是一场关乎生计的农事活动,更决定着他们能否在中原站稳脚跟,甚至影响整个移民计划的成败。肩负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朱雄英丝毫不敢懈怠。他广寻贤才,精心挑选了数位在农业领域声誉卓着、经验丰富的专家,组建起一支专业的春耕指导团队,准备奔赴中原,为移民们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出发前,朱雄英与专家们促膝长谈,详细询问他们对中原地区土壤、气候的分析,以及与之适配的春耕策略。他全神贯注地聆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时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见解和疑问,力求将每一个环节都了然于心。

与此同时,远在山西的晋王朱棡同样为中原的春耕事宜忙得不可开交。凭借在山西多年积累的深厚人脉与丰富资源,晋王积极调配了一批品质优良、适应中原环境的种子。每一粒种子都经过严格筛选,确保能在中原的土地上茁壮成长。晋王还组织工匠们夜以继日赶制农具,从锋利耐用的锄头,到灵活高效的犁铧,每一件农具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旨在助力移民们高效开展春耕生产。晋王凝视着堆积如山的种子和农具,默默祈祷它们能为中原的移民带来丰收的希望。

朱雄英带着农业专家们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抵达中原。他们顾不上休息,立即深入各个移民村落,穿梭在田间地头,仔细查看土壤的墒情、质地和肥力状况。专家们依据不同地块的特点,为移民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春耕方案。在传授农业知识和技巧时,专家们耐心细致,从如何正确翻耕土地,保持土壤的透气性与保水性,到如何合理播种,精准控制种子的间距与深度,再到如何科学施肥,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提供适宜的养分,无一遗漏。他们一边讲解,一边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移民们操作。移民们紧紧围在专家身边,眼神中充满对知识的渴望与专注,认真聆听每一个要点,不时提出自己的困惑,专家们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详细解答。

然而,在指导过程中,朱雄英发现部分移民家庭由于长期生活在山区或农业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缺乏系统的农业生产经验,对一些复杂的农业技术和方法理解困难,实际操作时更是问题频发。例如,在使用新型农具时,因操作不当,导致农具损坏或效率低下;在施肥过程中,由于难以把握肥料用量,不是施肥过多造成土壤污染和作物烧苗,就是施肥过少无法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朱雄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若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春耕进度和收成,还可能动摇移民们在中原生活下去的信心。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朱雄英决定推行一项特殊的帮扶措施——安排有经验的农户与缺乏经验的移民家庭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这些有经验的农户大多是当地原住民,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对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朱雄英亲自组织了一场帮扶对接会,会上,他详细阐述了帮扶计划的目的与意义,诚挚鼓励有经验的农户积极参与,帮助移民们共度难关。有经验的农户们纷纷响应,表态愿意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助力移民们尽快掌握农业生产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