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盼望官兵的大户,密谋重塑纲常(1 / 2)

巴陵。

颇具盛名的望湖楼,此时灯火辉煌,宾客云集。

在最高的楼层,俯瞰江面,月牙初生,微风袭来波光粼粼,揉碎满湖金银点点。

此时,也看不见前一年那压抑气氛了,再次聚首的巴陵一众望族,欢声笑语,杯盏交错。

漕帮孟虎、马帮张晶以及归正人头领孙俦,也被受邀来到这望湖楼,共商大计。

他们三人,平时多有私怨。

因而,一路上互不言语。

各自的护卫则是各自警惕,气氛十分凝重。

“好了大家,安静下,我先跟大伙介绍了一下,我等巴陵的三位好汉。”

戴仁义见自己邀请的贵宾均已到,便清了清嗓子说道。

“漕帮孟虎,同为巴陵人,就不多介绍了。”

“马帮张晶,同样是我等的老朋友了。”

对于这两位,在座的众人早已耳熟能详,毋需赘言。

“这位是归正人孙俦,智勇双全,势力同样不差,手下有数千敢战勇士。”

一时间,气氛一下冷了下来。

归正人那是什么?

好听点交归于正道,不愿意当蛮夷的汉人。

但在他们这些大族眼中,那就是跟随着无能的大宋南渡的,过来抢他们利益来的北方人。

想想这几年,因土地的问题,哪个家中跟他们没有怨恨?

这是仇人相见啊!

这让不少巴陵人的脸上,涌现一阵阵恶劣的情绪。

只是慑于巴陵戴家的威势,以及孙俦的雄厚的实力。

最终,在良好的心理调节下,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来应对。

戴仁义扫视全场,见没有人跳出搞事情,心中暗暗舒了一口气。

并没有出现,他预料中的激烈冲突。

“各位,这一年多来,面对杨么叛逆的压迫。大家过的,这是什么日子,都很清楚吧?”

这一年来,杨么的势力如日中天,巴陵各家族饱受欺凌,生计艰难。

他们的土地,被其强行征收,分给了那些泥腿子。

更过分的事,是农社社长每次有什么动员大会。

便将他们各家族遗留在乡间的子弟,拉出来戴高帽、捆绑游街、批斗示众。

每个遭受批斗的子弟,无不身心俱疲,尊严扫地。

家族中的长辈们,只能暗中饮泣,忍气吞声。

这就是对于他们世家大族的蔑视!

要不是他们机智,看到事情不对,早早逃到了巴陵城内。

上那“痞子运动”的人,大概率就是他们了。

每每想起,他们都饱受一种不寒而栗,夜不能寐的精神折磨。

“如今,官兵将至,正是我等重振巴陵纲常的时机。”

“望各位以大局为重,携手并肩,摒弃前嫌,共渡此时此境的危难。”

戴仁义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加上语气恳切,意思不言自明。

这时候,对荆湖拨乱反正最重要时期,容不得一点差错。

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谁要是不想体面,他就帮谁体面。

这是警告,也是利益所在。

一时间,众人表情不一。

但也明白这时的局面,即是危难,也是他们更进一步的机遇。

“大家都没有意见,那就进入今天主题,这就是我邀请大家来的目的。”

“如何在接下来的局面中,保护我等的利益不受损失?”

见此众人齐齐脸色严肃,纷纷放下手中的碗筷,仔细聆听戴仁义的话。

“杨么叛逆倒反天罡,妄想让贱民骑到我等头上,这是对于我华夏文明的亵渎。”

“但是,官兵对于我等大户来说,也不是好东西。”

“毕竟,俗话说的:匪过如梳,兵过如剃。”

“我等若不齐心协力,刘光世剿匪过程中,只怕不会放弃趁机在巴陵捞一笔。”

“倒时,你我可就是砧板鱼肉,身家性命难保啊。”

自从大宋靖康之后,一众大族对于大宋的品行,同样就没有抱任何奢望了。

对内压迫,对外卑躬屈膝。

儒家伦理道德,被赵氏丢的干干净净,早已对赵宋失望透顶了。

“戴家主,你今日将我等叫来,想来有了一定的章程了吧。”

“对啊!还请戴家主不吝赐教。”

“先说出来,让大家议一议吧!”

戴仁义点了点头,沉声道:“我有些拙见,大家不妨听一听看。”

“经历过杨么叛乱,大家应该已经深切体会到了,没有自己武装,自己只能任人宰割。”

听见这话,一众族长脑中纷纷涌现不好的记忆,都露出难看的脸色。

“武力方面,我等大家族不好出面,但是这就是我邀请三位好汉的原因。”

通过关系,他们可是知道,连番的遭受到兵变的苦难。

赵构对于这种私军,很是十分忌惮的。

因此,这就造成了他们大族的无奈。

享受着这制度的益处,也不得不受制于制度。

“至于我等,就利用朝廷的关系,为三位好汉疏通一些关系。”

听了戴仁义的话,众人眼神中齐齐一亮。

而能够做到一方豪杰的三人,都是十分聪慧的。

一时间,恩怨暂消,彼此隐晦地对视了一眼,已然明白了彼此的心思。

这些大族,这是准备把他们当枪使啊!

然而,形势比人强,朝廷与杨么都不待见他们。

他们的发展,处处受到限制。

至于造反?不敢!

因此,权衡利弊后,他们貌似也只能暂时接受。

“戴家主,大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