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是时候端出内阁了(2 / 2)

元璋一听,顿时有些懵:“皇帝的私人秘书?那这内阁跟我现有的太监、内侍、丞相什么的比起来,有啥不一样?”

朱雄英笑了,眼里闪烁着些许得意:“爷爷,您得听我慢慢解释。内阁不同于丞相,丞相是实际掌握权力的大臣,处理大政,而内阁只是一个协助皇帝处理事务的机构。它的职能就是帮皇帝整理奏折,提供建议,却不直接参与批复。所以它的权力并不大,只是起到一个过滤的作用,就像是您在批奏折时的一个‘助手’。而且,内阁的职位要比现在的太监、内侍稍微高一点,但也没有丞相那么重。”

朱元璋皱了皱眉,似乎还不完全明白:“那这么说来,内阁里的那些人就是专门给我跑腿处理事务的,负责筛选文件、归类、提供建议?没有权力批红?”朱元璋有些不满地嘀咕,“这听起来像是废物活,白忙一场?”

朱雄英差点笑出声来,赶忙摆手:“不不不,爷爷,您误解了。内阁的工作可不简单。你想想,如果朝中那些文官们每天把奏折堆得满天飞,若没有人去筛选和梳理,那岂不是让皇帝累死?内阁负责把所有奏折按照重要程度分类,并且将最为关键信息提炼出来,交给皇帝决断。内阁的成员,不是普通人,而是经过挑选的精英。虽然他们没有权力直接批红,但他们却能在幕后帮皇帝分担繁重的工作,让皇帝能够集中精力处理真正重要的事务。”

朱元璋点了点头,显然是有些领会:“这样啊,那我可以理解为,内阁相当于我身边的一帮心腹,帮我筛选那些不必要的废话,给我留下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朱雄英笑了:“正是这个意思。内阁就像是您的专属秘书团队,它能帮助您轻松阅读那些成山的奏折,减少那些无用的废话,节省时间。”

朱元璋的眼睛亮了亮:“嗯,原来如此。那你打算把内阁里面的官员定在几品?还有,内阁需要多少人,官民叫什么?”

朱雄英眼睛一转,笑道:“爷爷,您说的有点多,孙儿一个一个回,因为内阁并非权力机构,它只是一个辅助性的机构,正因为它是辅助性质的,所以孙儿打算把设定在正四品,这样既能体现它的必要性,又不至于过于抬高它的地位,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权力争斗。”

朱雄英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孙儿打算把内阁的官员名字取名叫做内阁大学士,爷爷,你觉得好不好听。”

朱元璋深深地点了点头:“嗯,好听,咱大孙就是有文化。”

朱雄英不急不躁的继续说道:“这些文官啊,最重视自己的声誉,如果你取名叫秘书处,他们未必肯干,但是把官职名称取名叫内阁大学士,一听就很有学问,一听就很高级,这种说法放在未来就叫做pUA。”

朱元璋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咱大孙说啥就是啥。”

朱雄英继续说道:“孙儿打算把内阁大学士设定为五个人或者是七个人,遇事不决投票也不会出现同样的票数。人数太少又容易出现偏听则暗。”

朱元璋点了点头:“行……就暂定五个人吧,少发点俸禄。嘿嘿!”

朱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