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大婚(1 / 2)

朱雄英连忙上前扶起她,笑着说道:“无需多礼,今日我不过是个寻常公子,来与你见上一面。”

两人相对而坐,一时之间,竟有些拘谨。

朱雄英看着徐妙锦低垂的眉眼,心中泛起一丝柔软,平日里在宫中的从容淡定,此刻竟不知该如何安放。

还是徐妙锦率先打破沉默,轻声说道:“殿下能给我讲讲边关的事情。”

朱雄英点了点头,于是乎,朱雄英从开始的布局,到后续的瓦剌出乎意料的出现,到后面的喋血居庸关,到最后的鞑靼与瓦剌的投降,朱雄英讲的风平浪静,但是,徐妙锦从朱雄英的言语中听出了其中的波澜壮阔。

于是,许妙锦轻轻的握住了朱雄英的手,像是在安抚朱雄英。

徐妙锦眼中闪烁着光芒说道:“殿下真是一位大英雄……”

朱雄英看着她生动的模样,忍不住说道:“待大婚之后,若有机会,我定带你去游历一番,亲眼看看咱大明的大好河山。”

话一出口,他自己也愣了一下,这般随性的承诺,于他而言,还是头一次。?徐妙锦的脸颊再次绯红,她低下头,轻声应了句“好”。

庭院中,海棠花依旧在风中摇曳,阳光透过花枝,洒下斑驳的光影,将两人的身影笼罩其中。

这一刻,没有皇太孙与魏国公府千金的身份束缚,只有一对即将成婚的年轻男女,在春光中诉说着心中的期许与柔情。

不知不觉,日头渐西,朱雄英不得不起身告辞。临走前,他深深看了徐妙锦一眼,轻声说道:“等我来娶你。”

徐妙锦微微颔首,目送着朱雄英的身影消失在庭院门口。

走出魏国公府,朱雄英的心情格外轻松。

春日的晚风拂过脸颊,带着一丝甜香,他抬头看着天边的晚霞,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微笑。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十八,紫禁城内外张灯结彩,丹陛御道铺满红毡,檐角悬起的百子千孙灯在晨风中轻晃。

作为朱元璋嫡长孙,朱雄英的大婚堪称国之盛典,礼部早将仪程反复推演十数遍,连宫墙缝隙都嵌满金箔剪就的双喜字。

卯时,朱雄英身着九旒冕服,在三十六名金甲侍卫拱卫下前往太庙。

他将镶玉婚帖供于太祖神位前,三上香后,赞礼官的唱喏声穿透穹顶:“皇太孙承宗庙之重,今行嘉礼!” 香烟缭绕间,八百名禁军齐声鸣锣,惊起护城河上万只白鹭。

与此同时,魏国公府内,徐妙锦头戴九翚四凤冠,霞帔上的珍珠随着动作轻颤。

喜娘用五色丝线为她绞面时,老国公徐达亲自捧着描金食盒,将象征 “宜室宜家” 的枣栗、腶修呈给女儿。

府门外,二十四抬朱红鸾轿早已停驻,轿帘上的金线绣着海水江崖纹,正是皇家特赐的纹样。

巳时三刻,迎亲仪仗自午门浩荡而出。朱雄英端坐鎏金辇驾,手持先帝御赐的螭纹玉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