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江南士族的反扑(1 / 2)

洪武十七年,应天府表面繁华,实则暗流涌动。朱雄英主张推行的一系列新政,极大地冲击了江南士族的利益。这些士族在江南地区盘根错节,掌控着大量土地、财富与人脉,新政的实施,无疑是对他们固有利益的“掠夺”。

一日,他们齐聚在吕本奢华的府邸,商讨应对之策。厅中气氛凝重,一名身着华丽锦袍、头戴乌纱帽的江南士族文官,神色焦急地双手抱拳,对坐在主位的吕本说道:“中丞,如今这局面,您看我们该如何是好?”此人在江南士族中颇具影响力,家中产业涉及田庄、商铺无数。新政推行后,田赋增加,商税调整,他家产业利润大幅缩水,损失惨重,眼神中透着精明与焦虑。

吕本眉头紧锁,手缓缓抚着胡须,沉思良久后开口:“我想想该如何是好……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说着,在空中狠狠做了一个杀的动作。吕本平日里在朝中就是个手段颇多、党羽众多、人脉广泛的人物,此刻面容清瘦,目光深邃锐利,眼神中闪烁着决绝与疯狂。

众人听后心中一惊,想到朱元璋的赫赫威名,都忍不住打了个冷颤。一个身材微胖、脸颊圆润的中年士族,声音颤抖地说:“这……这怕是不行吧?陛下对皇太孙的宠爱,那可是有目共睹的。”此人在江南经营着庞大的商业网络,从丝绸茶叶到瓷器杂货,新政的税收调整让他利润大幅缩水,满心担忧自己的提议招来杀身之祸。

“没说我们动手。”吕本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狠狠地说,“据我所知,最近好多北元余孽都在应天府伺机刺杀那位。他们领头的是我前朝的同僚,我们找一些可靠的人去联系。”他放下茶杯,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就这么办!只要他死了,允炆就有机会了,日后各位荣华富贵还少得了吗?东窗事发,责任我一人承担。只求各位照顾照顾我的外孙允炆。”

“大人,大义!吾等佩服。”众人纷纷抱拳回应。其中一些人面露犹豫之色,但在众人的附和声中,也只能随声应和。他们或是为了家族利益,或是被吕本的气势所迫,就这样参与进了这场危险的阴谋。

然而,他们的密谋没能逃过朱元璋的眼线。不久,朱元璋坐在御书房的龙椅上,面色阴沉地看完密信,随后递给一旁的朱标。朱标刚看几眼,便暴跳如雷,大声骂道:“这群畜生,敢杀我儿!”朱标身材高大,面容方正,平日里性格宽厚温和,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在朝中威望颇高,但此刻爱子面临危险,眼中满是怒火,仿佛一头被激怒的雄狮。

“标儿,稳住。”朱元璋沉声道,“玉不琢不成器,咱本是留着江南士族给雄英当磨刀石的。凭他们也能刺杀得了雄英?”他站起身,眼神透着威严与霸气,“传旨:徐增寿、廖权、廖镛补充到太孙亲卫中,曹国公李景隆从左军都督府调兵负责皇太孙安全。总体安全由九江负责。蒋瓛给你们三天时间把北元余孽给朕找出来!可惜允恭跟天德在北平前线,这孩子天生沉稳,去雄英身边更好,不过磨练磨练也不错。”

此时,风暴中心的朱雄英正在应天府的田地里,与百姓们一起体验新修的水利灌溉设备。他身着朴素布衫,头戴斗笠,脸颊被烈日晒得微微发红。不管前世还是现在,他都未曾体验过种地,此时只觉得种地比练武累得多。在烈日炙烤下,他弯着腰插秧,感觉面前的土地无穷无尽。他深知农民若吃不饱,绝对会出大乱子,这关乎大明的根基。

朱雄英在田边棚子里休息,用袖子擦着额头的汗水时,李景隆带着徐增寿、廖权、廖镛来到棚子。李景隆身姿挺拔,面容英俊,一袭黑色劲装更衬得英姿飒爽。他单膝跪地,朗声道:“臣,李景隆带徐增寿,廖家两兄弟奉命前来保卫太孙安全。”

朱雄英看着眼前一表人才的李景隆,心中暗忖:“这真的是一代战神吗?应该是演员。以前没学习兵法觉得指挥人员很容易,学习兵法之后,能指挥几十万大军作战,绝非草包可以做到。这里面可能一部分是纸上谈兵,一部分纯纯的演员啊。”

“九江表哥,都是自己人,快起来吧,赐座!”朱雄英笑着说道,脸上带着几分亲切。

“这次老爷子听说有人要刺杀你,派我们来保护你。”李景隆一边起身坐下,一边对朱雄英说,声音低沉有力,虽有些军人的干练但也透着富家子弟的玩世不恭。

“不怕,有表哥和增寿,还有廖家二位兄弟,谁能近我身啊。”朱雄英自信地说。

徐增寿站在一旁,面容清秀,眼神透着灵动与聪慧。他与朱雄英自幼一起习武、读书、长大,关系十分亲密,此刻听到朱雄英的话,笑着说:“那是自然,殿下武艺也不差,再加上我们,定能保殿下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