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接着说道:“皇爷爷圣明,洞察秋毫。孙儿还想到,此次出兵,不仅是为了惩戒麓川,更是一个向西南诸多少数民族展示我大明实力与仁德的绝佳机会。若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再辅以怀柔政策,许以通商、教化等好处,定能让他们心悦诚服,主动归附我大明,如此一来,民族融合之路,便能迈出坚实的一步。”朱雄英侃侃而谈,他的心中有着宏伟的蓝图,希望通过这场战争,为大明的西南边陲带来长久的和平与繁荣。他深知,单纯的武力征服无法赢得民心,只有恩威并施,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朱标沉思片刻,觉得朱雄英的话确实有道理,但仍有些担忧:“话虽如此,但战争一起,生灵涂炭,百姓受苦。而且,麓川的象军,威力巨大,我们也不可小觑。”朱标心系百姓,战争的残酷让他心生不忍,同时,对于麓川象军的忌惮也让他有所顾虑。他仿佛看到了战场上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听到了他们痛苦的呻吟,心中一阵刺痛。
朱雄英微微一笑,说道:“爹,战争固然残酷,但为了长远的和平,有时不得不为之。至于象军,我也有所了解。象军虽看似强大,但并非无懈可击。我们可以利用火铳、神机箭等火器,远距离攻击战象,打乱它们的阵脚。而且,还可以在战场上设置一些障碍,如壕沟、拒马等,限制象军的行动。沐英将军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之前已成功击败思伦法一次,此次只要精心筹备,充分准备,定能再度大获全胜,扬我大明军威!”朱雄英详细地分析着,他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信心,仿佛胜利已经在握。他曾查阅过许多关于象军的资料,深知其弱点所在,也相信沐英的军事才能。
经过一番激烈的探讨与权衡,朱标终于下定决心,神色庄重地说道:“儿臣遵旨!即刻传旨沐英,令其全力反击麓川,务必让思伦法那逆贼知晓,我大明国威不可侵犯,犯我疆土者,虽远必诛!”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宣告着大明的决心。这一刻,他仿佛褪去了平日的温和,展现出了一国储君应有的果断与威严。
奉天殿内,气氛终于缓和了一些。朱元璋看着朱雄英,眼中满是欣慰:“雄英,今日你之言,让咱看到了我大明未来的希望。日后,你要多为朝廷分忧,为我大明的江山社稷贡献自己的力量。”朱元璋的语气中带着期许,他仿佛看到了大明未来的繁荣昌盛,朱雄英的聪慧与果敢让他对这个皇孙寄予了厚望。
朱雄英连忙跪地,恭敬地说道:“孙儿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爷爷和父亲的期望!”他的声音坚定而洪亮,充满了使命感。此刻的他,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责任,渴望能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大展宏图。
待朱标与朱雄英退下后,朱元璋独自坐在龙椅上,思绪飘远。他想起自己一路走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才建立了大明江山。从风餐露宿的流浪乞丐,到率领千军万马的起义领袖,再到如今的开国皇帝,他尝尽了人间的苦难,也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鄱阳湖大战的硝烟、平江府的攻坚战,每一场战役都历历在目,那些出生入死的日子,那些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的岁月,都成为了他如今坚守的动力。如今,西南边疆的这场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相信,在朱雄英等后辈的努力下,大明的未来,必将更加辉煌。
奉天殿外,夕阳的余晖洒在宫殿的琉璃瓦上,折射出五彩的光芒。那光芒渐渐蔓延开来,仿若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胜利。一场决定大明西南命运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