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阴谋升级与困境(1 / 2)

子时三刻,万籁俱寂,唯有铜漏单调的滴答声在静谧中回荡。密室里,朱樉手持波斯鎏金匕首,正轻轻挑开封信的蜡封。匕首的刃面隐隐映出他眼底闪烁的幽光,那目光中,贪婪与狠厉交织,恰似饿狼窥伺猎物。这封信,来自三日前秘密抵达的帖木儿使团,里面装着令人谈之色变的“鸠羽”。传说此毒犹如无形且致命的魔爪,一旦沾染,中毒者便如折翼的大雁,在短短七日之内,脏器会逐渐腐坏,最终在无尽的痛苦中走向死亡。

“大师,请看。”朱樉嘴角勾起一抹阴鸷的弧度,将一只青瓷药瓶缓缓推向隐匿于阴影中的僧人姚广孝,“您瞧这瓶底镌刻的莲花,与您袈裟上的纹路,倒是相得益彰。”

姚广孝听闻,手中的佛珠突然崩断,一颗颗檀木珠子滚落满地,发出清脆而凌乱的声响。他缓缓弯腰,拾起其中一颗,指尖轻轻摩挲着珠面暗刻的梵文,声音低沉而冰冷:“秦王可知,此毒遇檀香便会显现蓝纹?”话音刚落,窗外陡然响起惊雷,如天崩地裂一般,刹那间照亮了药瓶内缓缓升腾的幽蓝雾霭,那诡异的色泽,仿佛是来自地狱深处的诅咒。

与此同时,在另一处营帐内,朱雄英正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银匙上残留的药渣。摇曳的烛火昏黄不定,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忽然,他眼神一凛,思绪瞬间被拉回到三日前那个暴雨如注的夜晚。彼时,膳房掌事张二狗前来送药,朱雄英不经意间瞥见,其蓑衣下摆沾着几片紫色鸢尾花瓣。这种原产西域的奇花,按常理绝不应该出现在秦岭深处的幽谷之中,这一异常细节,此刻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撞击着他的内心。

“取冰鉴来!”朱雄英猛地一声喝令,打破了营帐内的寂静。当汤药被小心翼翼地放入冰鉴冰镇后,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碗沿缓缓浮现出蛛网状的蓝丝,在微弱的烛光下闪烁着诡异的光芒。这一现象,让朱雄英瞬间忆起祖父御书房里那卷古老的《西域毒经》中的记载:鸠羽之毒,遇寒则现。

暴雨如注的黎明,整个营地被阴霾笼罩。张二狗的尸体静静地悬挂在粮仓横梁上,脖颈处那片紫色淤痕形如佛手,仿佛是死神留下的鲜明印记。朱雄英面色冷峻,手持佩剑“沧浪”,缓缓走近。他用剑尖轻轻挑开死者的衣襟,只见心口赫然纹着一朵墨色莲花,与月前截获的密信封泥上的图案别无二致。

“查!所有接触过药炉之人。”朱雄英怒目圆睁,一声令下,手中的“沧浪”狠狠插进青砖地面,剑穗上朱元璋亲赐的东珠应声碎裂,散落一地。刹那间,二十名玄甲卫如疾风般迅速行动,立刻封锁了整个营地。然而,当他们在膳房仔细搜查时,却在灶台下发现了半张未燃尽的《金刚经》残页。焦痕边缘,隐约可见“大天界寺”的钤印,这一发现,仿佛在重重迷雾中又添了一层神秘的纱幕。

在朱标重病卧床、生命垂危的严峻形势下,朱雄英深知自己肩负着千斤重担,既要守护父亲的生命,又要揭开这背后隐藏的惊天阴谋。朱樉和姚广孝行事极为缜密,每一个环节都布置得密不透风,想要找到确凿证据,简直难如登天。但朱雄英心中的信念坚如磐石,他恰似黑暗中执着的行者,在重重困境中艰难探寻着真相的曙光,发誓要让幕后黑手为他们的恶行付出惨痛代价,还父亲一个公道,守护大明王朝的未来。

此后,朱雄英一方面安排最为忠诚可靠的侍卫,如铜墙铁壁般日夜守护在朱标营帐周围,确保父亲不再受到任何伤害;另一方面,亲自率领亲信展开深入调查。他深知,这场与朱樉和姚广孝的较量,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激烈博弈,稍有不慎,便可能全盘皆输。

朱雄英首先将调查重点聚焦在死去的张二狗身上,试图探寻他与朱樉或姚广孝联系的蛛丝马迹。他派人仔仔细细地搜查张二狗的住处,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期望能找到书信、信物之类的关键证据。然而,朱樉和姚广孝行事谨慎到了极致,张二狗的住处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犹如经历了一场暴风雨的洗礼,没有留下任何有用线索。

接着,朱雄英将调查方向转向营地中的其他人员,期望从他们口中得知张二狗的异常举动或与外人接触的情况。他亲自询问每一个与张二狗有过接触的人,眼神锐利如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和言语破绽。然而,众人要么对此事一无所知,眼神中透露出的迷茫并非伪装;要么因惧怕朱樉的权势,即便知晓一些情况,也不敢透露只言片语,只是低头不语,神色间满是畏惧。

朱雄英并未因眼前的困境而气馁,他深知,要打破这如铁桶般的僵局,必须另寻他途。于是,他凭借自己在军中的威望与人脉,秘密召集了一些对他忠心耿耿且行事谨慎的亲信。在营帐中,他神情严肃地向他们详细说明了情况,没有遗漏任何一个细节。随后,将调查任务细致地分派下去:一部分人负责严密监视朱樉和姚广孝及其亲信的一举一动,如影随形,密切关注他们的行踪与往来信件;另一部分人则深入市井,在大街小巷、茶楼酒肆中穿梭,收集朱樉和姚广孝以往不法行为的传闻和线索。

然而,朱樉和姚广孝似乎察觉到了危险的逼近,行事愈发小心翼翼,犹如狡猾的狐狸。他们不仅大幅减少了与外界的联系,如同缩进洞穴的蜗牛,还对身边的人加强了控制,手段强硬且狠辣。朱雄英派出去监视的人,仿佛陷入了一团迷雾之中,很难再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而深入民间收集传闻的人,虽然听到了一些关于朱樉和姚广孝的风言风语,但这些都如同无根之萍,不足以成为指控他们的有力证据。

在调查陷入困境的同时,朱雄英还要应对营地中的各种事务。朱标生病后,整个营地的气氛格外压抑,仿佛被一块无形的巨石沉沉笼罩,人心惶惶。朱雄英深知稳定军心至关重要,这是他绝不能失守的底线。于是,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亲自巡视营地。他迈着坚定的步伐,从营帐的这头走到那头,目光坚定而温和,安抚着将士们的情绪,鼓舞他们的士气。他向将士们郑重承诺,一定会找出幕后黑手,为太子殿下讨回公道,让大家安心,话语掷地有声,如同洪钟般响彻在营地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雄英的调查依旧毫无进展,仿佛陷入了无尽的泥沼。所有线索到关键处便戛然而止,如同被一双无形的大手硬生生掐断,无论他如何努力,如何绞尽脑汁,都无法找到确凿证据证明朱樉和姚广孝指使下毒及其他不法行为。朱雄英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愤怒,恰似被关在笼子里的猛虎,有力无处使,但他明白,此时绝不能被情绪左右,必须保持冷静,如同在黑暗中耐心等待黎明的守望者,继续寻找新的突破口。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朱雄英时常感到孤立无援,仿佛置身于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四周是无尽的黑暗与汹涌波涛。他深知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轻易向他人透露自己的怀疑,以免打草惊蛇,让敌人有更多时间销毁证据、布置陷阱。他只能独自承受巨大的压力,在黑暗中默默摸索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未知。

与此同时,朱标的病情虽暂时得到控制,但依旧不见好转,如同风雨中的残烛,随时可能熄灭。朱雄英看着父亲躺在病床上日渐憔悴的面容,心中的担忧与自责愈发强烈,如汹涌的潮水般几乎将他淹没。他深知父亲的病情与朱樉和姚广孝的阴谋紧密相连,只有尽快揭开真相,惩治凶手,才能让父亲真正得到慰藉,自己的内心也才能稍感安宁。

一日,朱雄英在巡视营地时,无意间听到两名士兵的交谈。其中一名士兵低声说道:“你说,太子殿下这病咋就这么奇怪呢?会不会真有啥阴谋?”另一名士兵赶忙嘘了一声,神色紧张地说道:“小声点,这话可不能乱说。要是被有心人听见,咱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朱雄英心中一动,如同在黑暗中捕捉到一丝微弱的光亮。他走上前去,目光温和地对两名士兵说道:“你们无需害怕,有话但说无妨。若能提供有用线索,本太孙定有重赏。”两名士兵见是朱雄英,赶忙行礼,神色间既有敬畏又有一丝犹豫。其中一名胆子稍大的士兵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说道:“太孙殿下,小的前几日瞧见一个陌生人在营地附近鬼鬼祟祟,行为十分可疑。小的当时觉着奇怪,就多留意了些,发现他与那个死去的张二狗好像有过接触。”

朱雄英心中大喜,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连忙追问道:“你可看清那陌生人的模样?他往哪个方向去了?”士兵回忆着说道:“小的只看到他身材高大,身着一身黑衣,脸上还蒙着块黑布。他与张二狗交谈几句后,便朝着营地西南方向去了。”

朱雄英立刻意识到,这个陌生人极有可能是解开谜团的关键人物,如同黑暗中的一把钥匙,或许能打开真相的大门。他马上安排人手,沿着士兵所指方向展开搜索。然而,当他们赶到西南方向时,却并未发现可疑人员的踪迹,只有一片寂静的山林,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过。朱雄英心中明白,时间过去太久,那陌生人恐怕早已逃之夭夭,但他并未放弃,决定扩大搜索范围,同时加强对营地周边的巡逻与监视。他坚信,只要那陌生人还在附近,就一定能将其找到,如同在沙中淘金,只要坚持不懈,总会找到那颗璀璨的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