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种植试验田(2 / 2)

浇水是一项关键工作。朱雄英依据天气变化和土壤湿度,合理规划浇水的时间与水量。炎炎夏日,烈日炎炎似火烧,土地被烤得干裂,他会适当增加浇水次数,确保作物不会因缺水而枯萎。他还常常亲自参与浇水,提着水桶在田间来回穿梭,汗水湿透了衣衫,他却浑然不觉。有时候,朱允熥也会过来帮忙,兄弟俩一人提一桶水,比赛看谁浇得又快又好,水花溅在他们身上,带来丝丝凉意,也为枯燥的劳作增添了几分乐趣。

施肥同样不容有失。朱雄英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精准选择合适的肥料进行施用。在土豆和玉米生长初期,他会施加一些氮肥,促进植株茎叶茁壮成长;到了开花结果期,则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每次施肥,他都严格按照比例调配,确保肥料的效果得以充分发挥,每一个步骤都严谨细致,容不得半点马虎。

然而,试验田的种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突然遭遇一场狂风暴雨。狂风呼啸,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掀翻,风声如鬼哭狼嚎般凄厉;大雨倾盆,豆大的雨点砸在地上,溅起层层水花。朱雄英得知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冒着风雨火速赶到试验田。眼前的景象让他心急如焚,玉米植株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有的甚至被连根拔起;土豆的枝叶也被雨水打得七零八落,一片狼藉。他迅速与老农们行动起来,用木棍和绳子将玉米植株扶起并固定,为土豆搭建起简易的防雨棚,竭尽全力减少风雨对作物的损害。此时,朱元璋、朱标也赶来帮忙,众人齐心协力,有人稳稳扶住玉米秆,有人迅速绑绳子,有人手脚麻利地搭建防雨棚,在风雨中共同守护这片承载着希望的试验田。大家的衣服被雨水湿透,脸上满是雨水和汗水,但没有一个人退缩,雨水打在身上,却浇不灭他们守护试验田的决心。

在作物生长后期,又遭遇了病虫害的困扰。一些害虫开始肆意啃食土豆和玉米的叶片,朱雄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四处探寻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查阅了大量的农书典籍,那些泛黄的古籍中,他一页页寻找着可能有用的信息;还不辞辛劳地向民间有经验的农民虚心请教,哪怕路途遥远,他也毫不退缩。最终,他采用了一些天然的防治手段,如用草木灰水喷洒叶片、在田间放置害虫的天敌等,成功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蔓延,让试验田重新恢复了生机。

经过数月的精心照料,试验田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朱雄英望着那一片片成熟的土豆和玉米,心中满是成就感。他们率先收获土豆,一个个饱满圆润的土豆从泥土中被挖出,仿佛从大地母亲的怀抱中捧出了珍贵的宝藏,很快便堆成了一座小山。经过称重和统计,产量果然如朱雄英所预期的那般,远远超越了传统农作物。紧接着收获的玉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产量同样十分可观。

朱雄英带着丰收的土豆和玉米,再次踏入奉天殿,向朱元璋、朱标和马皇后汇报试验结果。当众人看到那堆积如山、丰硕喜人的成果时,场面瞬间沸腾。马皇后眼中泪光闪烁,激动得双手掩面,泪水顺着指缝滑落,嘴里喃喃道:“太好了,这下百姓终于不用再挨饿了……”朱元璋眼眶也微微泛红,他大步向前,紧紧握住朱雄英的手,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雄英,你可真是我大明的福星啊!你这一番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说着,他抬手轻轻抚摸朱雄英的头,满是慈爱与赞许,“你年纪轻轻,便能心怀天下苍生,有如此担当与作为,实乃我大明之幸,日后定当委以重任,继续为我大明百姓谋福祉。”

言罢,朱元璋神色庄重,高声传旨:“着礼部即刻详实记录太孙的种植经验,一字一句不得有误!户部迅速将其传往全国各州府县衙,各部务必全力协作,要在一年内让这两种作物的种植传遍全国!精心列好推行计划,原先的小麦和水稻种植,按既定时间、既定计划,皆不可取消,定要将这几种农作物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另外,将太孙的卓着功劳郑重写入明史,昭告后世!传遍全国每一寸土地!咱要让全天下百姓都清楚知晓,是何人让他们得以吃饱饭,铭记这份恩泽!”

朱雄英深知,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他心中已然勾勒出一幅宏伟蓝图,计划将土豆和玉米的种植技术推广至全国各地,让更多百姓从中受益。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明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将种满土豆和玉米,百姓们再也无需为饥饿发愁,大明王朝也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