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姚广孝身着黑色长袍,手持拂尘,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书房。朱樉急忙迎上前去,焦急地说道:“姚先生,如今我大哥带着雄英一同前往陕西,这可如何是好?我大哥虽说平日里对我多有斥责,但每次也都是他为我求情,我才得以免于罪责。还有我那大侄子朱雄英,虽说年纪轻轻,可听闻聪慧过人,实在不好对付啊。咱们之前定的那些计划,会不会因为他们而被破坏?能不能留他们一条性命?”
姚广孝轻抚胡须,微微眯起双眼,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殿下,成大事者,不可心慈手软,大位之争,岂容疏忽。至于计划,殿下无需过于惊慌。皇太孙虽聪慧,但毕竟年少,经验匮乏。此次太子前来,对殿下您的地位威胁极大,若想消除此患,还是得趁他们在陕西,暗中谋划。我们可将计就计,利用太子和太孙对您的了解,反其道而行之。”
朱樉犹豫之后,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忙问道:“先生此话怎讲?还望明示。”
姚广孝凑近朱樉,压低声音说道:“殿下,太孙既然了解您,想必料到您会有所行动。我们不妨故意露出一些破绽,引他入局。比如,安排人手在他们必经之路制造混乱,这混乱看似针对太子,实则是个精心布置的陷阱。等太孙等人忙于应对混乱时,我们再从别处下手,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同时,可买通太子身边之人,关键时刻来个里应外合,大事可成。只是此事需万分谨慎,切不可露出半点马脚。”
朱樉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好,就依先生所言。此事若成,日后定不会亏待先生。但先生务必确保计划周全,莫要功亏一篑。”
姚广孝微微一笑,自信地说道:“殿下放心,贫僧自有分寸。此次行动,定会让他们防不胜防。”
而此时的朱雄英,早已安排亲信在西安各处打探消息。他深知,朱樉不会轻易善罢甘休,必定会有所行动。亲信们如同敏锐的触角,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密切关注着朱樉及其党羽的一举一动。
朱雄英深知,即将到来的陕西之行,必定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他在心中默默盘算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思索着应对之策。他明白,自己不仅要保护好父皇,还要完成此次考察任务,为大明的未来负责。
随着出发日期的临近,应天府内的气氛愈发紧张。朱标、朱雄英一行的准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出发前一日,朱标将随行的官员、侍卫们召集在一起,进行最后的训话。他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说道:“此次前往陕西,使命重大无比。我们肩负着为大明探寻新都的重任,各位务必各司其职,不得有误。”众人齐声应道:“谨遵太子殿下吩咐!”
朱雄英也站在一旁,看着这些即将与他们一同踏上征程的人们,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这一路必定充满艰辛,但他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定能化险为夷。
夜幕降临,应天府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朱标与朱雄英各自在房中,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朱标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想着即将到来的考察任务,以及可能面临的重重困难。他深知,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自己必须全力以赴。
朱雄英躺在床上,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历史上的种种危机与挑战。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保护好父亲,改变大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