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尘埃落定,朱标苏醒(2 / 2)

“保护太孙殿下!”

只见一支精锐骑兵如狂风般冲入西安城,马蹄声如雷,尘土飞扬。为首的老将银甲白须,正是颍国公——傅友德!

郭英大惊失色,脸色煞白:“颍国公,您怎么会……”

傅友德长枪一指,声如洪钟:“郭英谋反,格杀勿论!”

原来朱元璋早有准备,深知此次任务艰险,暗中派傅友德率军接应。朱雄英趁机纵身一跃,稳稳落在傅友德身旁的战马上:“颍国公,速回应天,我爹危在旦夕!”

两日后,应天皇宫。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轻柔地洒在朱标的床榻上。朱标服下解药,缓缓睁开了双眼,眸中带着大病初愈的虚弱。朱元璋老泪纵横,眼眶泛红,紧紧握住儿子的手,声音带着哽咽:“标儿,你可算醒了……”

朱标张了张嘴,许久才发出微弱的声音,目光扫到跪在床前的朱雄英:“雄英……辛苦你了。”

朱雄英重重叩首,泪水夺眶而出,打湿了地面:“儿不孝,让爹受苦了……”

这时,守在一旁的太医上前一步,神色凝重,拱手道:“陛下,太子殿下虽苏醒,但因毒素长时间侵蚀,伤及下肢经脉,下半身……已然瘫痪。”

这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众人的心间。朱元璋身躯一震,眼中满是悲恸与愤怒。朱雄英抬起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随后自责与痛苦涌上心头,他的身体微微颤抖。

朱元璋强压悲痛,扶起孙子,目光中满是赞许:“雄英,这次多亏了你。不过……”老皇帝眼中杀机毕现,“这些乱臣贼子,一个都别想跑!”

朱雄英却摇头:“皇爷爷,此事不宜操之过急。孙儿建议,咱们暂且按兵不动,对外只称太子已醒,但身体仍需调养,以此麻痹朝中暗藏的逆党。暗中则安排人手,对朝中官员展开秘密调查,收集证据,等掌握了他们的罪证,再一网打尽,如此既能避免打草惊蛇,又能确保万无一失。”

朱元璋听后,沉思片刻,缓缓点头:“雄英所言甚是。看来经过这次历练,你成熟了不少。”

随后的日子里,朱雄英亲自挑选了一批忠诚可靠的锦衣卫,秘密展开调查。他们乔装打扮,深入市井街巷,收集各方情报。朱雄英则整日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卷宗之中,仔细分析,试图找出逆党的蛛丝马迹。每一份卷宗,他都反复研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与此同时,皇宫内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朱标虽苏醒,却只能依靠轮椅行动。他时常坐在轮椅上,望着窗外的天空,眼神中透着不甘与忧虑。朝中官员们表面上不动声色,然而暗地里却各怀鬼胎,气氛异常紧张。每一次朝会,都弥漫着微妙的气息,官员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不安与猜疑。

在一次朝会上,一位平日里与朱樉来往密切的官员言辞闪烁,引起了朱雄英的注意。散朝后,朱雄英立刻安排锦衣卫对其进行监视。经过几天的跟踪,他们发现这名官员经常在深夜秘密会见一些身份不明的人,行迹十分可疑。

朱雄英将此事汇报给朱元璋,朱元璋下令继续监视,务必摸清他们的阴谋。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更大的阴谋逐渐浮出水面。原来,朱樉和郭英背后,还有一股势力在暗中操控,他们企图颠覆朝政,另立新君。这股势力隐藏极深,在朝中编织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

得知这一消息后,朱元璋龙颜大怒,他猛地拍案而起,桌上的笔墨纸砚都被震得晃动起来。但在朱雄英的劝说下,还是强压怒火,等待最佳时机。终于,在掌握了确凿证据后,朱元璋下令将参与谋反的官员全部缉拿归案。

一场惊心动魄的危机终于彻底平息,大明王朝也迎来了暂时的安宁。然而,朱雄英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他望向皇宫外的天空,目光坚定,准备迎接新的风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