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寿宴前夜(1 / 2)

当最后一抹余晖悄然被紫禁城高大的宫墙吞噬,夜幕如同一块广袤无垠的玄色锦缎,自天际缓缓铺陈而下,悄然笼罩了整座皇城。刹那间,万千宫灯如璀璨星辰同时亮起,将紫禁城的夜色晕染成琉璃般的梦幻色彩。金瓦朱墙在烛火温柔的映照下,流转着如梦似幻的瑰丽光晕,仿佛一座神秘而华丽的仙境。

朱雄英身着一袭玄色蟒纹常服,衣摆处绣着的金线蟠龙在灯火的摇曳中若隐若现,恰似在云海中翻腾。腰间的羊脂玉佩与鎏金腰带相得益彰,散发着清冷而高贵的光泽。他身姿挺拔如松,步伐沉稳有力,第三次踏入奉天殿。披风在夜风中猎猎作响,宛如一只傲然巡视领地的苍鹰,尽显威严与自信。

内务府总管刘福,身形佝偻如弓,面容枯槁憔悴,像一道黯淡的影子紧紧跟在朱雄英身后。他的额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在宫灯的映照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恰似一层薄冰在暖阳下渐渐消融。“回禀殿下,”他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音,犹如寒夜中瑟瑟发抖的哀鸣,“寿桃已从济南府八百里加急运抵,此刻正用冰鉴精心镇护着,寅时便能装盘呈上。”说话间,他枯瘦如柴的手指下意识地摩挲着袖中的清单,羊皮纸发出窸窸窣窣的细微声响,仿佛在倾诉着内心深处的不安。

朱雄英稳步前行,皂靴踏过猩红如血的地衣,发出沉闷而富有节奏的声响,仿佛是在这寂静宫殿中敲响的沉稳鼓点。鎏金烛台将他轮廓分明的侧脸照亮,投下摇曳不定的光影,为他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殿内十二座青铜蟠螭香炉,正袅袅吞吐着龙涎香,青烟如缕,在“万寿无疆”的匾额前缭绕盘旋,为这座宏伟庄严的宫殿更添了几分神秘而庄重的氛围。

忽然,朱雄英脚步戛然而止,目光如炬,锐利地落在鎏金柱础上一道若隐若现的崭新划痕上。“这处划痕……”他微微皱眉,声音低沉而冷峻,仿佛从幽深的古井中传来,带着一丝不容小觑的威严。

“奴才这就着人修补!”刘福顿时脸色煞白如纸,膝盖一软,险些当场跪地。袖中的清单也悄然滑落,在风中无助地轻轻飘动,如同一片飘零的落叶。

“不必了。”朱雄英抬手制止,鸦青色的披风在转身时划出一道凌厉而优美的弧度,宛如夜空中转瞬即逝的流星。“加派十二队锦衣卫暗伏庑廊,所有侍宴宫女重新核验腰牌。”他的声音虽不高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殿角铜雀灯台上的烛火都为之一颤,似是感受到了这股强大的气场。

戌时三刻,殿外陡然传来一阵整齐而急促的甲胄碰撞声,宛如密集而激昂的鼓点,打破了夜的静谧。蓝玉,这位久经沙场、战功赫赫的将军,按剑大步流星而入。他身着玄铁铠甲,冰冷的金属表面还带着夜露的丝丝湿气,仿佛刚刚从烽火连天的战场上凯旋而归。“雄英!”蓝玉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震得梁间尘埃簌簌落下,仿佛能穿透这厚重的夜幕。“我把西山锐健营都调来了!”他腰间的斩马刀在宫灯下泛着幽蓝的寒光,刀鞘上“精忠报国”四个鎏金小字,随着他的步伐闪烁不定,宛如在诉说着往昔那无数惊心动魄的赫赫战功。

朱雄英疾步相迎,不经意间瞥见蓝玉战靴上沾着的新鲜泥土,心中顿时明了——这分明是刚从校场策马疾驰而来。两人在“万寿”匾额下低声交谈,声音虽轻,却透着一股坚定不移的决心与决绝,仿佛在谋划着一场关乎成败的重要战役。

诸事安排妥当,朱雄英不敢有丝毫耽搁,趁着夜色匆匆前往坤宁宫。宫门口的侍卫见是太孙殿下,立刻整齐划一地行礼,动作干脆利落,尽显皇家侍卫的威严与纪律。迈进殿内,暖炉散发着融融暖意,烛火轻轻摇曳,将朱元璋与马皇后的身影柔和地映照在墙上,宛如一幅温馨的画卷。

“皇爷爷,皇奶奶。”朱雄英恭敬行礼,声音清朗而洪亮,“孙儿前来请安,顺便向二位禀报寿宴筹备的进展情况。”

朱元璋身着常服,虽未头戴皇冠,却依旧不怒自威,身上散发着与生俱来的王者之气。他抬了抬手,目光中带着几分关切:“雄英,筹备得怎么样了?可有遇到什么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