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您抬举我了,连您都想不明白的事,我哪会知道呢!”
陈洪战战兢兢地回话,就怕说错话惹恼了这位洪武大帝。
伴君如伴虎,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
别看他现在笑得像朵花似的,谁知道下一秒会不会因为什么事就翻脸呢?
“嘿,你这个老东西!”
老朱胡子一翘,笑着骂了一句。
然后,老朱突然眼睛一亮,想到一个好主意。
“咱这脑子是真不行了,想知道这小子怎么做到的,直接叫他来应天府,当面给我们说清楚不就行了吗!”
“正好,他这次救灾有功劳,顺便赏他点东西。”
“老家伙,去,把圣旨传给他,让他来应天府汇报工作。”
可是,老朱话音刚落,陈洪突然大喊不行。
“陛下,不行!”
“嘿,你这老东西……”
老朱心里恨不得把陈洪狠狠骂一顿,可刚张嘴,又急忙闭上了。
“快说,为什么拦着咱,今天要是你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咱非得赏你二十大板不可!”
“皇上,现在捕鱼儿海可少不了吴王殿下呢!”
陈洪太了解老朱了,知道他是高兴过头了,所以赶紧提醒。
朱元璋一时兴奋,差点忘了手底下还有很多事要处理。海城那边一堆麻烦事,还有二十多万难民得吴王帮忙,一时半会儿走不开。
陈洪赶紧提醒:“吴王殿下明年春天才能回京,现在忙得很呢。”
朱元璋这才回过神来,大笑着说:“咱们刚才真是高兴糊涂了。”
朱元璋接着说:“虽然他明年春天才能回来,赏赐得先准备好。给吴王分块地让他折腾,看看他能搞出什么名堂。再把他的事迹贴皇榜,让全国人都知道朱家子孙有多厉害。”
陈洪心里暗笑,皇帝这是在炫耀吴王。不过他也不敢多问,只管听令行事。
皇榜一贴出来,应天府立刻炸了锅。人们纷纷围观看热闹,议论纷纷。
有人就说:“这不是那个十四岁逛窑子不给钱的小王爷吗?”
还有人说:“他不是有名的混世魔王吗?仗着王爷身份胡作非为。”
大家疑惑为什么吴王的事会出现在皇榜上。其实朱允熥之前确实做了不少坏事,故意惹老朱生气,好让自己早点离开京城。
百姓们看到皇榜上的名字,顿时炸开了锅,议论纷纷。
朱允熥这小子,什么坏事都能整出来,而且他干的事还比那些混蛋们更过分。因此,南京城的老百姓对他印象特别差。
“别嚷嚷了!能不能先把告示看了再说?”
有个人忍不住喊了一声,大家这才安静下来,开始认真看告示。
看完告示,围观的人全傻眼了,脸上满是不可思议的表情。
“这……告示上写的吴王,真是我们认识的那个吴王吗?”
“修筑海防抵御北方蒙古人,救济二十万受灾百姓,冬天捕鱼几千万斤,这可能吗?”
“这些事,难道真是那个混世魔王干出来的?”
“我还是不相信那个废物能做出这些大事。”
“不止你,估计这里没人信吧!”
大家愣了一会儿,就开始各种质疑,总之就是不相信告示上说的那个吴王就是他们认识的朱允熥。
“你们瞎想什么呢?皇上会骗咱们小老百姓吗?告示上这么写,那吴王肯定做了这些事!”
虽然大多数人不信,但还是有几个明白人知道告示不可能造假。
这句话一出口,现场立刻安静了。
是,皇上干嘛要为一个吴王造假告示,要知道皇上本来就不太喜欢这个孙子。
所以,肯定是吴王变好了,不对,应该是被贬到边疆后,突然觉悟了。
……
慈庆宫里。
听说皇帝为了宣传朱允熥的功劳,破天荒地发布了告示,朱允炆吓得头发都竖起来了,赶紧把支持他的官员,比如太常寺卿黄子澄叫来了。
没错,他之前已经确定朱允熥没和他争夺皇位的意思。
可现在,朱允熥好像察觉到老爷子有让他取代自己的意思。
用告示宣扬功劳,别说他了,就是在明朝开国以来,也没人享受过这种待遇。
朱允熥这家伙,开创了一个先例。
老爷子到底想干什么?
难道是想给朱允熥增加人气,提高他的民心支持度?
那老爷子是不是打算撤掉皇太孙的位置,让朱允熥接班?
朱允炆不得不承认,这次他真的害怕了。
没多久,太常寺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等高官都来了慈庆宫。
“皇太孙,臣认为,陛下这么做,并不是想让吴王取代您。”
黄子澄想了一会儿,很肯定地说:“如果陛下真有那个意思,早就把吴王召回来了,可事实并不是这样。”
朱允炆一听,点点头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没错,如果老爷子真想让朱允熥顶替自己,早就把朱允熥召回来了。
说到底,不管你在外面干得多厉害,要是不顺着天这个核心,那就是白费力气。
“皇太孙殿下,我跟黄大人看法一样!”
另一个官员站出来说道:“我听说皇上在让人起草皇榜的时候,还给吴王准备了奖赏。”
“皇上给吴王的奖励是土地,把整个斡难河一带全都赏给了吴王。”
“这么看来,皇上的意思很清楚,他想让吴王做个边疆的王爷,不然怎么会赏一片土地呢!”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认定老皇帝根本就没想让吴王顶替皇太孙的意思。
“可是这样的话,那皇榜……”
朱允炆对老皇帝为了扶持朱允熥而搞皇榜这件事还是有点不舒服,感觉像卡着一根刺。
“皇太孙殿下,我觉得您不用太放在心上这皇榜的事。”
这次是户部的副长官说话了,他得到的消息比别人都快,毕竟赈灾是户部负责的。
“在我来之前,我详细查了下海城最近发生的事,吴王这次可是立了大功劳。”
“怎么回事?”
不仅是朱允炆,其他人也都很感兴趣。
“事情是这样的……”
然后,这位户部的副长官就把他知道的情况一股脑儿讲了出来。
慈庆宫里的人都听完了,觉得吴王有这样的荣耀也不是不能理解。
就凭他自己,救了这次北方差不多一半的灾民,这是多大的功劳!
从古到今,朱允熥也算是头一回吧!
大家沉浸在这件事里好一阵子,直到黄子澄打破了沉默。
“皇太孙殿下,虽然皇上没想让吴王取代您,但接下来您自己也得做出些拿得出手的成绩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