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的人,你是不是没脑子?要是没准备几年,朱棣一动手就被朱允炆灭了。
“殿下,朝廷派人来了!”
朱允熥正在教别人冬捕技巧时,姚少宝突然闯进来。
“朝廷来人?怎么回事?”
朱允熥停下动作,心里疑惑,这个时候朝廷来人干嘛?
“是户部的人,他们带来了七百车粮食,说是陛下派他们送来赈灾粮,还帮忙救灾。”
姚少宝说话时一脸平静,好像七百车粮食不算什么。
哎呀!
朱允熥惊讶了下,没想到老爷子给他送粮来了。
现在老爷子不是正为北方几百万灾民发愁吗?
怎么还有闲心管他的事。
“人还在海城呢?”
朱允熥问了句,突然觉得能从老爷子那里薅点羊毛。
“走,跟我回海城!”
冬捕的技术已经教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即使他不在也不会有问题。
既然户部的人来了……
老爷子,虽然这二十多万灾民是我弄来的,但也算是帮你分担了些负担,总得给我点好处吧,您说是吧。
朱元璋这时正在应天府处理国事,突然毫无征兆地打了大喷嚏,吓得身边的太监陈洪赶紧让下人加炭火,以为是暖阁不够暖和冻着了。
可他哪知道,朱元璋这喷嚏是朱允熥在背后琢磨他呢。
海城那边最近不太平,郑智鑫这两天愁眉苦脸的。
为什么?
自从户部派来的救灾队伍到了海城,整个救灾的事情就被他们接过去了。
连吴王特意让人送来的渔获,也被户部的人和锦衣卫抢走了。
发粮标准全由户部定,原本稠粥改成稀粥,不是纯粹的米汤,但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两泡尿后就饿了,而且一天三顿减成了两顿。
不仅如此,渔获的分发量也被严格控制。
灾民们怨声载道,一大群人跑到县衙找郑智鑫诉苦。
郑智鑫也无能为力,户部的人惹不起,锦衣卫更是不敢招惹。再说,就算他想反抗,也没那个本事。
“大人!外面又来了好多灾民要告状!”衙役一说这话,郑智鑫就觉得头疼。
这些灾民跑到他这里又能怎么办?他也帮不上忙。
“郑大人,求您给我们做主吧!”
郑智鑫正想让衙役把这些灾民赶走,可灾民太多,直接冲进县衙。衙役怎么拦都拦不住,急得直跺脚。
“郑大人,太多了,拦不住!”
郑智鑫挥挥手让衙役退下,他知道今天躲不过去了。
“郑大人,我们真的快撑不下去了……”
灾民一进屋就哭着诉苦,郑智鑫听得心烦意乱,他也不是不想帮这些人,只是自己实在没那个能力。
“乡亲们,我也很为难,那些都是户部的大官,我一个小知县,哪敢跟他们对着干?”
郑智鑫苦着脸说道。
“可郑大人,捕鱼儿海是吴王的地盘,那些从应天府来的官,不经吴王同意就这么处理赈灾粮,他们眼里还有吴王吗?”
“郑大人,我们也不想来麻烦您,实在是没办法!”
“我家那位之前响应您的号召,帮忙扩建海城,干的都是重活累活,这么点粮食怎么够吃,哪还有力气干活?”
“对对对,那些鱼都是吴王和乡亲们辛苦捕回来的,应天府的官凭什么插手这些鱼!”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郑智鑫越听越生气。
他想起来走前吴王把海城托付给他时,他还拍着胸脯保证。结果现在,事情搞成这样,真是让他悔恨不已。
“乡亲们,大家先回家吧,我这就去找户部的人商量一下,让他们把救灾粮的标准改回来。”
郑智鑫思考了一阵,最后下了决心,非要把海城的掌控权拿回来不可。
不然的话,吴王殿下回来一看这情况,他怎么对得起吴王的信任呢?
“吴王殿下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是,二十多万灾民,差不多相当于北方雪灾灾民的一半了,如果我们能把救灾的事情办好,肯定会有大功劳!”
“没错,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个苦差事,说不定还会搭上性命,没想到事情居然有了转机,不但保住了性命,还能立功。”
“各位同事,我不怕你们笑话,因为暴风雪耽误了两天,快到海城时,我心里特别慌,就怕看见到处都是海鲜。”
“可不是嘛,当时我都恨不得杀了吴王,哪有这么胡乱发放救灾粮的!”
“可谁能想到,吴王竟然有这样的本事,几千万斤的大鱼!”
“那些鱼肉质鲜美极了,比之前吃过的任何鱼都好吃,简直让人上瘾。”
“这么好的鱼,吴王竟然分给普通百姓,简直是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