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认为,会不会是北元内部出了问题?”
辽王朱植又提出了另一个新的想法。
“应该不是,我们大明多次北伐,现在北元内部很团结,不会发生这种大规模的内乱。”
朱权又一次摇头否定。
接着,朱权又皱着眉说:“不管怎么说,这里发生的事必须告诉老爷子。要是真有第三方的强大势力,恐怕会对我们的大明造成很大的威胁。”
确实,自己的地盘,谁能让外人随便休息?这么个不明身份的势力存在,谁能放心?朱植听了连连点头。
明面上的敌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藏在暗处的家伙。
朱允熥完全不知道宁王朱权和辽王朱植带着九万多兵马往北边去了,打算收拾北元的骑兵。他更不知道,因为山谷里那场血腥的事,朱权和朱植已经把他当成了隐藏的第三方势力,甚至当成潜在的威胁。
此时,他正带着大秦铁骑,连同俘虏和战利品,朝克鲁伦河下游的乔巴山开拔。
这些铁骑暂时不能暴露,带回海城肯定不行。毕竟这么多人马入境,动静太大,老爷子的锦衣卫可不是吃素的。而且,一旦老爷子知道了,他根本没法解释这支队伍从哪里来的。
干脆就让他们暂时待在乔巴山。
再说了,朱允熥还打算把乔巴山当作屯兵之地。如果将来真要跟老爷子对着干,没有百万人马,根本没戏。要知道,明朝光是装备精良、战斗力强的禁军就有七十多万,加上北方诸王的军队和地方上的府兵,至少得超过百万。
“殿下,咱们一口气灭了两万七千多北元骑兵,这可是大功一件!我们是不是该向朝廷报喜?”姚少宝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
朱允熥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没必要!”
接着又补充说:“不只是这次,以后也一样,无论立了多大功劳,都不用上报朝廷。”
“上报能捞到什么?除了暴露我们的底细,最多就是几句夸奖和一点微不足道的钱财,坏处可比好处多多了。”
姚少宝一听这话,眼睛都瞪圆了。他觉得事情不太对劲。
难道殿下是要……
安排好大秦铁骑之后,朱允熥带着姚少宝回了海城。刚到海城,就发现宫里派来的太监已经在等了,还有一支锦衣卫,领头的是十四所千户中的一个。
朱允熥眼神微微眯起。
老爷子这时候派人过来,到底玩什么花样?
“吴王殿下,总算等到你了,我都快急疯了。”宣旨太监柳公公用兰花指一摆,声音尖细地说。
“柳公公,你怎么跑到我这破地方来了?老爷子有何吩咐?”
朱允熥心里乱糟糟的,但脸上装得挺镇定。
柳公公看着,心里暗暗惊讶。他原本以为宫里传的话夸张了些,现在看来,吴王比传说中更厉害。
才不过半年多的时间,吴王就已经发展到这般境地了。
要是冒犯到皇太孙的话,现在这吴王的实力可是丝毫不逊于他。
宫里的太监们个个眼力劲十足,尤其是像柳公公这样的传旨太监,他们见过的大人物数不胜数。
“真是件大好事!大好事!”柳公公喜气洋洋地说,“吴王殿下在捕鱼儿海立下的功劳传到了皇上耳朵里,陛下高兴得不得了,当天就贴出了皇榜,表彰吴王殿下的功绩。”
“如今,整个应天府乃至周边地区都在传颂吴王殿下的威名。”
“我此次前来,正是奉陛下之命,前来宣读赏赐吴王殿下的圣旨。”
柳公公兴高采烈地夸赞着朱允熥,然后从身旁的小太监手里接过圣旨,开始宣读。
“吴王殿下,您可千万不要辜负陛下的厚望,我还要等着再次为您宣读加封的圣旨呢!”
念完封赏的圣旨后,柳公公满面笑容地说些好听的话,他对朱允熥亲近的态度显而易见。
这也很好理解,宫里的太监嗅觉最为敏锐。之前,朱允熥做事呆板,不懂人情世故,在应天府的行为还带着一股纨绔习气,这让朱元璋很是不满。
所以那时候,几乎没什么太监或宫女愿意巴结朱允熥。
而现在,因为朱允熥在捕鱼儿海的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举动,让朱元璋越发喜爱,宫里的太监宫女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都想尽办法向朱允熥示好。
但朱允熥远在捕鱼儿海,他们没机会,而这次柳公公来传旨,只要有机会就拼命表现自己。
“柳公公,恐怕要让您失望了,我之前的那些成就,纯粹是靠运气罢了!”
“这捕鱼儿海就够我头疼的了,老爷子现在又把斡难河流域划给我当封地,我真是愁死了!”
朱允熥一边摇头一边苦笑,脸上写满了无奈和困惑。
柳公公和锦衣卫的十四所千户看到这副情景,都愣住了,吴王殿下这是演的哪出戏?
看吴王殿下的表情不像作假,难道说那些成就真的全是靠运气?
“柳公公,还有这位千户大人,我已经让人准备了丰盛的晚宴,专程招待你们!”
见二人似乎要推辞,朱允熥赶紧说道:“别客气了,这些都是从捕鱼儿海捕捞的新鲜大鱼,味道极佳,你们一定得尝尝。”
“那就多谢吴王殿下的好意了!”
“我也多谢吴王殿下!”
听朱允熥这么一说,两人便没有再推辞,欣然接受了。
待两人走后,朱允熥开始琢磨老朱这次封赏背后的意思。
“把整个斡难河流域都给了我,老爹到底想干嘛呢?是在考验我吗?还是想让我像其他几位叔叔一样,成为真正的守卫边疆的塞王?”
从离开应天府以后,跟常家两位舅舅聊起来的时候,朱允熥就清楚了,老朱让自己来捕鱼儿海,其实就是给自己个王爷的名义,根本就没想把自己培养成守护边疆的大明王爷。
要不是这样,怎么会只让自己带八百精兵往北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