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棡为人聪慧,对兵法韬略极为精通,常常手不释卷地研读各类兵书。在他的封地里,不仅将军事操练得井井有条,还注重民生,时常微服私访,了解百姓疾苦,对当地的治理很有一套。
朱棡性格豪爽,为人仗义,在藩王中也颇具威望。
朱雄英对他好感颇深,此番藩王进京,朱雄英打算找个机会与他私下聊聊,以安抚为主,以朱棡的能力和忠诚,无疑是朱雄英可以信赖的一股力量。
再想到燕王朱棣,朱雄英的眼神变得凝重起来。他也不清楚这朱棣究竟是何想法,历史上的朱棣,那是被美化过的,这朱棣与姚广孝之间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黑历史。姚广孝本是个和尚,法名道衍。他野心勃勃,不甘于青灯古佛的平淡生活。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朱棣后,便开始在朱棣耳边灌输“靖难”的思想。
朱棣起初还有些犹豫,毕竟这是谋逆大罪。但姚广孝不断地蛊惑他,向他描绘着夺取皇位后的种种蓝图,还说什么“我能为大王您奉上一顶白帽子”,这“王”字上加“白”,便是“皇”字,其野心昭然若揭。
关键是,这事情发生在朱标还活着的时候,朱棣居然对姚广孝没做任何处置。
所以,朱雄英对于自己这个四叔,还是比较有戒心的。目前还拿不定朱棣到底是什么想法。
关键朱棣作战勇猛,在北方边境多次击退蒙古的侵扰,威望极高。传闻,朱棣在位期间,他只是一个大将军,真正的皇帝是常务副皇帝朱高炽。
对于朱棣,朱雄英明白,要么不敲打,要敲打就要把朱棣按在地上摩擦。
还有周王朱橚,他喜好读书,对医学、农学等颇有研究,在封地也做了不少实事,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然而,他性格相对软弱,容易被他人左右。朱雄英觉得,可以在进京期间,让他明白自己的立场,不要被心怀不轨之人利用。
至于其他藩王,也各有特点。齐王朱榑,为人凶悍,在封地里飞扬跋扈……
朱雄英越想越深入,手中的毛笔不自觉地在纸上随意划动。他深知,这些藩王各怀心思,此次进京,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不知过了多久,烛火渐渐微弱,朱雄英揉了揉太阳穴,起身走到窗边。望着东宫的庭院,月光洒下,一片静谧。
翌日……
应天府的晨曦轻柔地洒落在东宫的宫墙之上,朱雄英还在温暖的被窝里酣睡。
东宫门口,徐允恭身着一袭藏青色长袍,身姿挺拔,尽显英气。徐妙锦则身着粉裙,手持一叠报纸,那便是他们精心筹备的《大明时报》第一版。徐允恭上前,客气地对守门太监说道:“劳烦公公通传一声,就说徐允恭携舍妹徐妙锦求见太孙殿下,有要事相报。”太监不敢耽搁,立刻小跑着去通报。
睡梦中的朱雄英被叫醒,迷迷糊糊地应道:“让他们去书房等我,我这就来。”说罢,慵懒地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