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劝降(2 / 2)

二人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动摇之意。

沉默片刻后,脱古思帖木儿抬起头,说道:“大明的太孙殿下,你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此事关系重大,我等需回营商议一番。”

朱雄英见他们态度有所松动,心中一喜,但脸上依旧波澜不惊。他微微点头,说道:“可以,孤给你们机会回去商量。但孤也把丑话撂在这里,孤只在此等你们一个时辰,过时不候。届时,即便你们想投降,孤也不会再给你们机会,孤只是不忍心生灵涂炭,不代表孤会无限制的包容你们!”

脱古思帖木儿和猛哥帖木儿闻言,脸色微变。

他们站起身来,对着朱雄英微微拱手,带着护卫转身快步离开。

朱雄英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露出了一丝玩味的笑容。

此时,李景隆走到朱雄英身旁,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问道:“殿下,您说他们此番回去,会答应投降吗?”

朱雄英目光依旧凝视着远方,神色平静,缓缓说道:“九江啊,只要孤答应放他们二人回去,他们答应投降的可能性便不小。毕竟,蝼蚁尚且偷生,谁都不想轻易丢掉性命。况且,他们若投降,付出代价之后,回去依旧能当大汗,继续统领族人,总好过死在这战场之上。”

李景隆听了,微微摇头,面露担忧之色:“殿下,可这样一来,岂不是放虎归山?他们若日后反悔,再度兴兵来犯,该如何是好?”

朱雄英转过身,看着李景隆,说道:“九江啊,不必担忧。经此一役,鞑靼与瓦剌元气大伤,二十年内,绝无力量再骚扰我大明边境。此次若能兵不血刃地让他们投降,既能减少我军伤亡,还能换取我们需要的物资,何乐而不为?再说了,孤又不会把他们都放回去,最多放回几千人,还要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行。孤可不会做亏本的买卖。”

李景隆思索片刻,微微点头,说道:“殿下深谋远虑,末将佩服。”

朱雄英微微颔首,忽而想起一事,看向李景隆问道:“九江兄啊,孤一直很好奇,你为何知道孤被鞑靼与瓦剌攻击的?并且还能及时支援?”

李景隆闻言,恭敬回道:“殿下,末将深知此次出征责任重大,便提前将斥候侦查的范围扩得极大。就在不久前,有斥候快马回报,发现了鞑靼军队的踪迹。末将当即令斥候远远监视,密切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随后,便探知鞑靼与瓦剌使了调虎离山之计,佯装攻击赤城,实则再次集结兵力,杀一个回马枪。末将忧心殿下安危,不敢有丝毫耽搁,即刻亲率精锐骑兵赶来支援,而步兵则留在原地,继续执行围堵任务,以防敌军有其他诡计。”

朱雄英听后,眼中满是赞赏,点头道:“九江兄啊,此次你功不可没。经此一役,孤对你刮目相看。”

李景隆连忙单膝跪地,谦逊道:“殿下过奖了,末将不过是尽了臣子的本分,一切都是为了大明,为了殿下。”

此时,谈判场地一片轻松的气氛,而与之相反的鞑靼与瓦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