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山河同悲念徐公(1 / 2)

洪武十八年,大明王朝在新政的强劲驱动下,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应天府作为帝国的心脏,繁华喧嚣的气息弥漫在每一寸土地。街头巷尾,行人如织,车水马龙,店铺鳞次栉比,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货架,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交织成一曲市井的乐章。

在新政的激励下,广袤的田野上,百姓们满怀憧憬,大胆尝试新的农耕方法,锄头翻动着泥土,播下的是对丰收的期待;城镇中的作坊里,工匠们日夜忙碌,炉火熊熊,锤声阵阵,全力赶制着满足各方需求的物资。整个大明,都在这蓬勃的发展浪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就在这看似风平浪静、蒸蒸日上的表象之下,一则消息却如同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瞬间打破了这份安宁。一名下人神色慌张,脚步踉跄,一路小跑,连喘息的机会都顾不上,便匆忙来到宫中,向值守的太监禀报:“大事不好!北平边境传来消息,魏国公徐达病危!”太监闻言,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眼中满是惊恐与慌乱,不敢有丝毫耽搁,转身便朝着朱元璋和马皇后所在之处飞奔而去。

彼时,朱元璋正在御书房中,全神贯注地审阅着从全国各地呈递上来的奏折。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微微点头,沉浸在对国家大事的思考之中。听到太监的禀报,他手中的朱笔猛地一顿,墨汁在奏折上迅速晕染开来,宛如一朵黑色的墨花。他的眼中瞬间充满了震惊与忧虑,那神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失去了平衡。

而马皇后,此刻正在后宫与女官们商议着后宫的诸多事务,她的眼神专注而温和,言语间尽显端庄与睿智。然而,当那噩耗传入她的耳中时,她手中的茶盏不受控制地“啪”的一声掉落,在地面上摔得粉碎,碎片飞溅。她的脸上瞬间布满了焦急与担忧,仿佛心中最珍视的东西正在悄然离去。

朱元璋和马皇后深知事态的严重性,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下令召集太医院中所有医术精湛的太医。一时间,太医院内人来人往,脚步声、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嘈杂的声浪。太医们神色凝重,眼神中透露出紧张与责任,他们迅速背上装满珍贵药材和医疗器械的药箱,在太监的带领下,快步朝着皇宫大殿走去。他们心里清楚,徐达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是何等重要的支柱,此次前去诊治,关乎着国家的安危与稳定,责任重于泰山。

与此同时,在东宫之中,朱雄英正与朱标热烈地探讨着边防军事策略。朱雄英年少有志,对军事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言语间充满了自信与果敢。他常常与朱标、常氏一同谋划如何加强大明的边防力量,为守护国家的疆土出谋划策。然而,当徐达病危的消息传来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原本紧握在手中的书卷也不自觉地滑落,掉落在地。他的脑海中,徐达那威严又和蔼的面容、手把手教他武功时的场景、在营帐中讲述兵法谋略时的专注神情,如同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一浮现。那些过往的谆谆教诲与无微不至的关爱,此刻都化作了揪心的疼痛,让他难以承受。

朱雄英心急如焚,内心的痛苦如汹涌的潮水般澎湃。他立刻派人去唤徐增寿前来。徐增寿接到消息后,匆匆赶来,当他看到朱雄英满脸悲痛的模样时,心中猛地一紧,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了他的心。朱雄英强忍着泪水,声音颤抖,几乎是带着哭腔说道:“增寿,你父亲,徐爷爷,他病危了……”徐增寿听到这句话,如遭雷击,身体不由自主地晃了晃,差点站立不稳。他的眼中瞬间蓄满了泪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仿佛随时都会决堤而下。他的嘴唇微微颤抖,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被悲痛哽住了喉咙,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两人相对无言,唯有那浓浓的悲痛如阴霾般,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让人窒息。

徐达,这位大明的开国元勋,一生戎马倥偬,驰骋沙场。他的威名,如同高悬的利剑,让敌军闻风丧胆。无论是北伐中原时的纵横捭阖,还是平定边疆时的英勇无畏,他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智慧与非凡的勇气。他所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如同一座钢铁长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士兵的敬仰。他是大明的中流砥柱,是国家的守护神。

此刻,徐达正躺在回京的马车上,一路颠簸。他的脸色苍白如纸,毫无血色,气息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双眼紧闭,仿佛陷入了无尽的沉睡。身旁的亲兵们神情悲痛,眼神中满是担忧与不舍,他们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徐达,每一个动作都轻缓而温柔,生怕马车的一丝晃动会让他更加难受。他们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位带领他们南征北战、屡建奇功的将军能够战胜病魔,重新回到他们身边。

在应天府焦急等待的众人,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无比漫长,仿佛时间都已经凝固。终于,徐达的马车缓缓驶入了应天府的城门。朱元璋、马皇后、朱雄英等人早已在城门口等候多时,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焦急与期待。马车一到,众人立刻围了上去,那急切的神情仿佛在寻找着最后的希望。太医们迅速而有序地将徐达抬进早已备好的房间,全力展开救治。

房间里,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仿佛空气都已经凝固。太医们神色专注而紧张,他们有的俯下身,为徐达把脉,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焦虑与专注,试图从那微弱的脉象中寻得一丝生机;有的仔细查看他的舌苔,面色忧虑,不停地摇头叹息;还有的在一旁紧张地调配着各种珍贵的药材,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生怕有一丝差错。他们轮番会诊,激烈地讨论着病情,提出各种治疗方案,然而,徐达的病情却如顽石一般,毫无起色。

徐达的长子徐允恭和次子徐增寿守在床边,一刻也不敢离开。徐允恭紧紧握着父亲的手,那双手曾经是那么的有力,如今却变得如此虚弱。他低声呼唤着:“父亲,您一定要好起来,家里还等着您回去主持大局,弟弟妹妹们也都盼着您……”他的声音带着浓浓的哽咽,眼神中满是焦急与期待,仿佛在向命运祈求着奇迹的发生。徐增寿则早已泣不成声,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般不停地滴落在床榻上。他喃喃自语:“父亲,您快醒醒,儿子还有好多话想跟您说,还想再听您讲讲战场上的故事……”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与不舍。

徐达的女儿徐妙锦坐在一旁,早已哭干了眼泪,眼神空洞而绝望。她看着父亲虚弱的模样,心中满是痛苦与无奈。她在旁小心地伺候着,为父亲擦拭着额头的汗珠,仿佛这样就能给他一些力量,让他的病情有所好转。其他子女们也都围在床边,满脸泪痕,整个房间里弥漫着悲痛的气息,让人肝肠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