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英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演,最终决定在阵中精心布置三行士兵,配备当时最为先进的火铳和神机箭。他深知,面对麓川的象军,常规战术难以奏效,必须出奇制胜。“第一行士兵,待麓川象军靠近,听令同时发射火铳和神机箭,全力攻击象军!若战象不退,第二行士兵即刻补上,继续攻击!再不退,第三行士兵毫不犹豫,顶上去发射!务必打乱象军阵脚,为我军进攻创造良机!”沐英详细地讲解着战术安排,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力求做到万无一失。他用手中的令牌在沙盘上比划着,模拟着战斗的场景,将领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心中对沐英的指挥充满了信心。他们相信,在沐英的带领下,定能战胜强敌,扬我大明军威。
与此同时,远在京城的朱雄英,虽身在朝堂,心却早已飞到了云南战场。他深知这一战的重要性,也明白沐英肩上的压力。朝堂上的争论他听在耳中,忧在心里。于是,朱雄英每日都在东宫那弥漫着陈旧气息的藏书阁中查阅各种典籍,那陈旧的气息,是岁月与知识沉淀的味道,每一丝气味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朱雄英穿梭在书架之间,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又若有所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有用的信息。他仔细翻阅着一本本古籍,手指轻轻拂过书页,偶尔看到关键之处,便会停下来,认真研读,还会在一旁做下详细的笔记,密密麻麻的文字,满是他的思考与见解。
朱雄英还专门找来一些曾经在云南作战过的老兵,将他们请进东宫,以礼相待。他亲自为老兵们奉上茶水,态度诚恳地询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老丈,烦请您讲讲云南定边一带的地形,何处适合设伏,何处利于防守?”朱雄英虚心求教,眼神中满是期待。老兵们受宠若惊,面对这位尊贵的皇太孙,他们心中既激动又紧张。纷纷知无不言,详细地描述着云南的山川地貌、气候特点。有的老兵回忆起曾经的战斗经历,情绪激动,站起身来,手舞足蹈地比划着,讲述着战场上的惊险与残酷,朱雄英则认真倾听,不时提出问题,将有用的信息一一牢记在心。他深知,这些来自战场一线的经验,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争至关重要。
经过几日的努力,朱雄英整理出了一份详细的资料,其中包括如何利用地形布置防线、如何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火器、以及如何针对象军的弱点进行攻击等内容。他将这份资料仔细地装订好,带着它匆匆前往朱元璋的居所。一路上,他心中忐忑,既期待自己的努力能对战争有所帮助,又担心自己的见解不够成熟。
“皇爷爷,这份资料是孙儿这几日收集整理的,希望能对沐英伯伯有所帮助。”朱雄英恭敬地说道,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他微微低头,等待着朱元璋的回应,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朱元璋接过资料,认真翻阅起来。他的眼睛越睁越大,脸上满是惊讶之色,没想到朱雄英小小年纪,竟能考虑得如此周全。那些详细的分析、合理的建议,让朱元璋看到了朱雄英的聪慧与用心。“雄英,你这份资料,来得太及时了。咱即刻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云南。”朱元璋的声音中带着欣慰与赞赏,他仿佛看到了大明未来的希望。朱雄英的这份资料,不仅为沐英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让朱元璋对这场战争的胜利多了几分把握。
而此时的云南,思伦法也在加紧备战。他深知明军的实力,尤其是沐英的威名,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但思伦法自恃拥有强大的象军,又熟悉当地的地形,心中仍存有一丝侥幸,妄图凭借这些优势,再次击败明军。他在军中不断鼓舞士气,大肆宣扬象军的威力,“我麓川象军,天下无敌!明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此番定能将他们彻底击败!”他的声音在营地中回荡,士兵们在他的煽动下,也都热血沸腾,眼神中充满了狂热与斗志,准备与明军决一死战。思伦法亲自巡视营地,检查士兵们的装备,他蹲下身子,仔细查看战象的铠甲是否牢固,士兵的兵器是否锋利,确保每一头战象都披挂整齐,每一名士兵都斗志昂扬。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这场战争中,让明军见识到麓川的力量。
在这场战争的前夕,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朱元璋还下旨令傅友德、蓝玉各统领十万大军做预备军,一旦战事出差错,就立即兵发云南!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而大明的西南边陲,即将迎来一场决定命运的考验。整个大明都在紧张地等待着明麓之战的结果,这场战争,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乎着大明的兴衰荣辱,也关乎着无数人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