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皇太孙征途(1 / 2)

册立大典过后,金陵城依旧沉浸于喜庆氛围之中。然而,对朱雄英而言,这仅是他肩负重任的开端。大典当晚,皇宫内举办盛大宴会,满朝文武与皇室宗亲齐聚一堂,共同为朱雄英庆贺。殿内灯火辉煌,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美酒佳肴摆满一桌又一桌。但在这热闹表象之下,朱雄英敏锐察觉到一些微妙目光,那是江南士族官员们复杂的眼神,夹杂着不甘、嫉妒与隐隐的敌意。

宴会结束,朱雄英回到寝宫,久久难以入眠。他深知,册立皇太孙一事虽已尘埃落定,但江南士族与吕氏一族的势力并未放弃,极有可能在暗处酝酿新的阴谋。而他,必须未雨绸缪,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此后,朱雄英愈发勤奋学习。每日天未亮便起身,于书房研读经史子集与治国方略,还常向朝中老臣请教政务。他深知,唯有自身具备足够学识与能力,方能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斗争中站稳脚跟。

一日,朱雄英与几位大学士探讨治国之道,提及江南士族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一位大学士忧心忡忡道:“皇太孙,江南士族长期掌控江南地区商业、纺织业等重要经济命脉,富可敌国,且与朝中部分官员相互勾结,若不加以制衡,恐对朝廷财政与政令推行造成阻碍。”

朱雄英微微皱眉,陷入沉思。他深知江南士族经济势力根深蒂固,若贸然采取强硬措施,可能引发经济动荡。思索一番后,他缓缓说道:“我们可先从税收政策入手,适当调整江南地区商税税率,既能增加朝廷财政收入,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过度膨胀的经济势力。同时,鼓励其他地区商业发展,打破江南士族在商业上的部分垄断局面。”

大学士们纷纷点头,对朱雄英的见解表示赞赏。但也有人提醒:“皇太孙,此举定会触动江南士族利益,他们必然会想方设法抵制,您需做好应对准备。”

朱雄英坚定点头:“我明白,不过为了大明长治久安,必须迈出这一步。”

与此同时,江南士族内部也在紧锣密鼓商讨对策。他们深知,朱雄英成为皇太孙后,对他们的威胁愈发严重。于是,决定联合起来,利用在朝堂和民间的影响力,给朱雄英制造麻烦。

他们先是在朝堂上激烈反对朱雄英提出的税收政策。以户部侍郎为首的江南士族官员,纷纷上奏朱元璋,称调整商税税率会严重影响江南地区商业发展,导致百姓失业、经济衰退。他们言辞恳切,看似为百姓着想,实则维护自身利益。

朱元璋收到这些奏折后,陷入沉思。他深知江南士族势力庞大,也明白朱雄英出发点是好的。但此时,他需权衡利弊,做出既能维护朝廷权威,又能避免局势失控的决策。

朱雄英得知此事,决定亲自面见朱元璋。在御书房中,他向朱元璋详细阐述想法:“爷爷,江南士族长期把控经济,已呈尾大不掉之势。若不加以制衡,朝廷财政将愈发依赖他们,政令也难以在江南地区顺利推行。此次调整商税税率,并非打压江南商业,而是引导其健康发展,让财富分配更合理,充实国库,更好地为百姓谋福祉。”

朱元璋听后,微微点头:“雄英,你所言有理。但此事关乎重大,需谨慎行事。江南士族势力盘根错节,若处理不当,恐生变故。”

朱雄英坚定道:“爷爷,孙儿明白。孙儿已想好应对之策。可先在局部地区试点,观察效果。同时,加大对其他地区商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分散江南士族的经济影响力。此外,对故意抵制政策的江南士族,要坚决惩处,以儆效尤。”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坚定的眼神,心中暗自欣慰。他决定支持朱雄英的计划,同时提醒他小心行事,不可操之过急。

在朱雄英努力下,税收政策试点工作在江南一些小县城展开。为确保政策顺利实施,朱雄英选派一批忠诚可靠、清正廉洁的官员前往当地监督执行。这些官员深入民间,了解商业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税率,同时打击偷税漏税、恶意抵制政策的行为。

朱雄英每日都会收到来自试点地区的详细报告,仔细研读每一份数据,分析政策实施的效果与问题。当得知部分商人在江南士族的暗中指使下,通过隐瞒账目、虚报销售额等手段逃避新税率时,朱雄英立即下令成立专项调查组,深入各商家彻查账目。调查组采用明察暗访的方式,一方面仔细核对商家的账本、交易记录,另一方面走访周边商户和百姓,收集证据。对于查实的偷税漏税行为,不仅要求商家补缴税款,还处以高额罚款,对情节严重者,直接查封店铺。

然而,江南士族并不甘心失败。他们暗中指使一些商人罢市,企图向朝廷施压,迫使朱雄英放弃税收政策。一时间,试点地区商业陷入混乱,百姓生活也受到一定影响。